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消费者遭受损害要如何处理

消费者遭受损害要如何处理

时间:2023-12-19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36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上,还是会经常发生一些消费纠纷的问题,一些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购买到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那么对于大家来说都知道消费者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对此出现的一些损失,我们是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处理的,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消费者遭受损害要怎么处理。

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途径

一、协商和解

协商和解是消费者与经营者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式。在协商和解过程中,消费者应注意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协商和解建议的行为,可以采取其他途径解决争议问题,如投诉、申诉、仲裁或起诉。如果经营者的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经营者除了应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如果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并且销售者可以向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同样,如果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受到损害,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二、消费者协会调解

消费者投诉后,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解决争议。消费者投诉可以采取电话、信函、面谈、互联网等形式进行。消费者投诉时,需要提供投诉人和被投诉方的基本情况,购买商品的具体信息,受损害情况和相关凭证等。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消费者申诉应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消费者和被申诉方的基本情况,申诉的要求、理由和事实根据,以及申诉的日期。消费者也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但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

如果消费者在向行政部门申诉后与经营者达成和解协议,可以撤回申诉。如果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撤回申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提起诉讼

如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提起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需要满足原告与被告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管辖条件。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判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的规定,以下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 以虚假的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 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商品
  • 以虚假的方式销售商品,如"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
  • 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消费维权投诉时效

消费维权投诉的时效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 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诉的时效为一年,超过一年的申诉不予受理。
  • 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时效为一年,超过一年的起诉将丧失法律赋予的权利。
  • "三包"时效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规定,消费者应熟悉相关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的问题,根据发票管理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网上团购应该提供发票。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是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商家若拒绝提供发票,涉嫌偷税漏税。消费者在遇到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时,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或拨打纳税服务热线投诉。

  •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燃气管理条例对于装反气表的规定,以及业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的问题。燃气经营者有责任向用户提供持续、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并指导用户安全用气。如果气表被装反,业主有权要求工人重装,且如果工人拒绝,可以不支付费用。同时,燃气用户也需要遵守相关

  •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在消费者进行非正常消费活动如砸蛋糕游戏导致包厢环境污损时,商家有权额外收取清洁费。但商家需提前告知消费者相关规定,以避免纠纷。根据法律,商家必须明码标价并保护公共场所卫生清洁。因此,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做法在法律上是合

  • 关于追尾出租车事故的法律处理方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请审议,将惩罚性赔偿从两倍修改为三倍。原草案规定,对于有欺诈行为的经营者,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其受到的损失,金额为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两倍。对于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仍然欺诈行为造成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两

  • 产品缺陷导致人员受伤,应该找谁赔偿
  • 行为人自己有财产受害人还可以向网站索赔吗
  • 工地施工方借口说材料有问题想赖账怎么办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