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欺诈性经营行为是如何认定的

欺诈性经营行为是如何认定的

时间:2023-11-17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448
欺诈性经营行为是如何认定的,关于这个问题手心律师网网小编的步伐一起往下看看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的定义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是指为个人的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根据该法规定,消费者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必须是为个人的生活目的而进行的,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的范畴;其次,消费者必须是商品或服务的受用者;第三,消费的客体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务;最后,消费者主要指个人消费。

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八条规定,构成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希望或放纵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即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即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存在认识缺陷;最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因为欺诈行为而作出的,即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存在因果联系。

构成消费欺诈的情形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将被认定为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1.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3.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4.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5.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6.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7.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8.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9.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10. 骗取消费者的预付款

11.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12.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13.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的问题,根据发票管理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网上团购应该提供发票。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是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商家若拒绝提供发票,涉嫌偷税漏税。消费者在遇到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时,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或拨打纳税服务热线投诉。

  •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燃气管理条例对于装反气表的规定,以及业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的问题。燃气经营者有责任向用户提供持续、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并指导用户安全用气。如果气表被装反,业主有权要求工人重装,且如果工人拒绝,可以不支付费用。同时,燃气用户也需要遵守相关

  •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在消费者进行非正常消费活动如砸蛋糕游戏导致包厢环境污损时,商家有权额外收取清洁费。但商家需提前告知消费者相关规定,以避免纠纷。根据法律,商家必须明码标价并保护公共场所卫生清洁。因此,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做法在法律上是合

  • 了解以下法律知识,对消费欺诈说不!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方可认定为经营者实施了欺诈性经营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遇到消费欺诈该怎么办
  • 构成欺诈性经营行为的要件有哪些
  • 欺诈性经营行为是如何认定的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