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价格欺诈怎样认定

价格欺诈怎样认定

时间:2023-09-22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634

价格欺诈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一、价格欺诈的定义

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价格欺诈行为也被称为欺骗性价格表示。

二、国家对价格欺诈的认定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国家计委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了《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其中列举了以下13种价格行为被认定为价格欺诈行为:1. 对商品或服务的标价签、价目表等内容与实际不符,以此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2. 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招揽顾客并以高价结算。3.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进行交易。4.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比较。5.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与实际不符。6.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7.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为假劣商品。8.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9.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10.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11.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进行交易。12.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13.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三、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责令改正;2.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3. 若没有违法所得,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4. 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通过以上规定,可以认定价格欺诈行为,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法律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认定标准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其认定标准。商场搜身行为是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典型案例,必须具备违法性,不得拘禁自然人身体自由。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还包括非法妨害行动、妨害公路通行、侵害通信自由和非法强制医疗等。遇到类似情况,建议消费者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 车祸全责赔偿:为伤者提供全面法律救助

    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误导性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国家计委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列出了13种价格行为,包括标价

  •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解释

    自《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施行以来,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在适用有关条款认定价格欺诈行为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 价格欺诈的13种行为是哪些

    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

  • 价格欺诈解释有哪些
  • 价格欺诈判决书的内容
  • 划线价格是否欺诈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