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所犯的罪行。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有所区别,但对于单位犯罪的界定仍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单位所犯的罪行,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然而,这种观点存在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另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种观点强调了单位意志与个人意志的区分,但只限于主观上的故意,与刑法中规定的过失单位犯罪不符,同时也缩小了概念的内涵。
在八届大五次会议审议时,以上观点因其局限性而被否决。
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代表单位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而故意实施的,或不履行单位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而由法律规定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这种观点克服了前述观点的不足,明确地将过失犯罪纳入其中,与刑法规定保持一致,并不限于以非法利益为要件,准确地揭示了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
单位犯罪具有法定性,即如果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犯某种罪,即使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行为与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相符,也不能给该单位定罪。因此,单位犯罪的起刑点数额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无法一概而论。律师和法官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分类和执行,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判决。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隐瞒病情被立案的刑法规定和判刑时间。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情况将受刑事处罚,判刑时间根据造成的危害后果而定,严重时或超三年。单位犯罪将被罚金并处罚责任人。公安机关立案需满足条件,而不予立案需通知控告人。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贪污受贿犯罪侵犯了国家廉政建设制度,被列为专门章节,作为独立的类罪。构成要件包括侵害国家廉政制度的行为,情节严重,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为故意构成。对贪污受贿犯罪的打击是当前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