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章的规定,死刑复核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报请对死刑有核准权的人民法院审查核准应遵守的步骤、方式和方法,它是一种特别的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死刑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情况下,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决定,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对于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情况以及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需要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案件进行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对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进行复核,需要由三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案件进行复核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如果不核准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者予以改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应当讯问被告人,并且如果辩护律师提出要求,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
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条件和概述。该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特殊审判程序。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必要性在于诉讼规律的要求,包括非开庭和开庭审理两种方式。非开庭方式适用于一审未上诉或上诉仅涉及法律适用和程序问题的案件;而开庭方式则适用于事实认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