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所得是指通过犯罪所得所产生的收益,主要是指孳息。在法律上,犯罪所得收益与赃款赃物并列,但是是不同的概念。根据“任何人不能从犯罪中获益”的原则,犯罪所得的收益也应该被没收。
实务中,犯罪所得收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根据民法的规定,孳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自然属性而产生的出产物、收获物,称为天然孳息;另一种是以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收益,称为法定孳息。一旦某项财物成为犯罪所得,无论是自然孳息还是法定孳息,无论是查封、扣押财产前的孳息还是查封、扣押财产后产生的孳息,都应作为犯罪所得收益予以追缴。例如,最高法在1993年印发的批复中明确规定,贪污、挪用公款所生利息不应计入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数额,但是该利息是贪污、挪用公款行为给被害单位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的一部分,应作为被告人的非法所得,连同贪污、挪用的公款一并依法追缴。
如果犯罪所得用于诈骗行为中的高利贷,所获得的高息也应属于犯罪所得的收益。
“射幸”是指碰运气的“侥幸”行为,而“射幸”所得是指偶然碰运气取得的收益。如果行为人将违法所得用于某种“射幸”活动,比如购买彩票中奖或者赌博赢得的款项,一般也应作为犯罪所得的收益,纳入追缴范围。
根据最高法在2014年印发的规定,对于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人民法院应当一并追缴。如果被执行人将赃款赃物投资或者置业,对因此形成的财产及其收益,人民法院也应予以追缴。如果被执行人将赃款赃物与其他合法财产共同投资或者置业,人民法院应追缴与赃款赃物对应的份额及其收益。因此,如果行为人将违法所得投资股票、期货等,所获得的收益也应作为犯罪所得收益予以没收。
假冒商品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在中国,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被定性为违法犯罪行为,将侵犯产品的商标权,依法受到追究。根据不同的情况,掺杂掺假、伪造产品产地等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等。情节严重者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中财产没收的法律规定。财产没收适用于国家安全罪和贪利性犯罪,目的是剥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经济基础。没收范围包括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并需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不得被没收。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必要时可与公安机关合
关于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详细阐述了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标准,包括不同类别信息的数量标准和违法所得金额的要求。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受到相应处罚,单位犯罪也将受到处罚。
如何认定单位犯非法集资罪。认定关键在于看违法所得是否主要由单位占有以及犯罪活动是否已成为企业的主营业务。还提到了《刑法》对于非法集资的处罚规定,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遇到法律难题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