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什么罪要看实际情况决定,一般是危害到国家安全的罪,怎么适用的回答如下:
一、根据《刑法》第三十五条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我国《刑法》第六十一条确定了刑罚裁量的基本原则,即“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驱逐出境作为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刑罚,适用该原则自不例外。
就刑罚属性而言,驱逐出境具有三个特征:
(1)是一种附加刑;
(2)是一种资格刑;
(3)只对外国人适用。
二、在具体裁量时应当根据基本原则和特征把握以下的准则:
1、驱逐出境的适用应当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罚裁量的基本原则。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一条之规定,在适用驱逐出境时,要综合考量外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具体而言,包括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与犯罪构成要件有关的事实(被告人犯罪前后的表现);被告人触犯的罪名、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对我国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损害程度等。一般而言,对于故意犯罪,犯罪性质严重,人身危险性大的外籍被告人应当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对于罪行较轻、无前科劣迹,综合被告人犯罪事实、情节等,认为其在我国境内继续居留不会再次危害我国利益的外籍被告人(如交通肇事等过失性犯罪、偶发性的妨害公务犯罪等案件被告人)可以不适用驱逐出境。
2、驱逐出境的适用应当与主刑轻重相匹配
我国《刑法》规定了五类主刑,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和刑事审判实践,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包括拘役、管制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罪犯;而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包括无期徒刑、死刑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罪犯。作为一种附加刑,驱逐出境的适用应当与主刑的轻重保持一定程度的关联。事实上,有的国家就明确规定判处重刑的外籍被告人应予驱逐出境。如意大利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除法律另有明文规定外,外国人受十年以上徒刑之宣告时,法官应命令驱逐出境。”笔者认为,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外国罪犯,原则上不应独立适用驱逐出境,而应当考虑附加适用驱逐出境;而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的外国罪犯,是否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则要根据罪犯的各种量刑因素予以综合考虑。
3、驱逐出境的适用应当以居留资格为裁量重点
正如前述,驱逐出境是一种资格刑。通常认为,资格刑的裁量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看犯罪是否与滥用某种资格有关;二是看犯罪人是否可能利用其资格继续犯罪。
外国人驱逐出境的决定权归属问题,包括其法律依据和不同观点对于驱逐出境的性质的认识。文中介绍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驱逐出境的不同之处,并阐述了刑罚驱逐出境与行政处罚驱逐出境的区别。外国人驱逐出境可以是行政处罚也可以是刑事处罚,具体取决于外国人是否犯罪,
被遣送出境的费用承担问题,外国人入境出境的相关条例和签证申请所需材料。外国人被遣送出境的情形包括未在限期内离境、不准入境、非法居留或就业及违法行为等。同时,也讨论了驱逐出境的定义和适用方式,对于犯罪的外国人,我国可以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遣送出境和驱逐出境的区别。遣送出境针对非法入境者,被遣送出境的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入境;而驱逐出境适用于合法入境但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危害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刑法层面适用对象包括在我国境内居留、停留并犯罪的外国人,以及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并在外国犯
我国法律对外国人驱逐出境的限制。外国人被判处永久驱逐出境后无法重新入境。驱逐是将非本国公民从本国国土驱逐出境的行为。相关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外国人如被判处有期徒刑并附加驱逐出境的处罚,需先执行完有期徒刑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