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
时间:2025-06-26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适用主体
根据我国刑法,驱逐出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而不适用于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人员。对于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以及在我国境外实施我国有权管辖之犯罪的外国人,都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即使是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其进入我国境内后,我国仍有权对其判处驱逐出境刑。
适用方式
1. 独立适用:对于犯罪情节较轻,且不宜继续滞留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没有必要判处主刑的情况,可以单独判处驱逐出境刑。2. 附加适用:对于犯罪性质较严重,已经被判处主刑或其他附加刑的外国人,在主刑执行完毕后可以适用驱逐出境刑。然而,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外国人,不宜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刑。在决定是否适用驱逐出境刑时,不仅要考虑犯罪情节和罪行轻重,还要综合考虑国际大形势以及犯罪人的国籍国与我国的外交关系,而不能仅仅考虑刑事处罚。这种适用方式的目的是维护我国的法律权威和国家安全,同时也要尊重国际法和外交关系的原则。总之,驱逐出境作为一种刑罚,适用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人和无国籍公民。适用方式可以是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具体根据犯罪情节和外交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这一制度的存在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全,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公正和人道精神。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
中国刑法中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适用主体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不适用于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适用方式包括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决定适用时需考虑犯罪情节、罪行轻重、国际形势及犯罪人的国籍国与我国的外交关系。旨在维护国家
-
刑罚和行政措施的驱逐出境的区别是什么
处罚的性质和适用的对象不同。《刑法》规定的驱逐出境,是一种刑事处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行政上规定的驱逐出境,是一种行政处罚方法,适用于违反入境出境管理的外国人。主管机关和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人民法院判决的驱逐出境,独立适用时,从判决发生法
-
驱逐出境只适用于外国人吗
不是,“驱逐出境”只是立即或限时注销当事人护照使其出境,当事人出境后,没有时间限制 ,可以再申请入境,只是很难再马上被入境国政府同意入境。不同国家对“驱逐出境”的定义不同。在我国,“驱逐出境”只适用于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在我国“驱逐出境”既是刑事处罚,
-
驱逐出境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知,驱逐出境只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应依刑法规定定罪量刑,依其犯
-
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具体是怎样的
-
驱逐出境的适用范围
-
驱逐出境适用于哪些情况,驱逐出境有哪些具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