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驱逐出境 > 限制出境的程序,时限规定和救济途径是什么

限制出境的程序,时限规定和救济途径是什么

时间:2020-05-25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0494
限制出境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群体不允许离开中国境内的处罚,我国法律在这方面有相关的规定。对于那些被限制出境的人来说不知道限制出境的程序,时限规定和救济途径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限制出境的程序,时限规定和救济途径是什么

1、操作流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六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对被执行人限制出境的,应当由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必要时,执行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限制出境这一强制措施的启动以申请人申请为原则,执行法官依职权启动为补充。

执行法官决定启动限制出境措施后,与一般的强制措施不同,还要到省、直辖市高院外事办(或相关机关)审批。之后由执行法官或高院专员(不同高院规定不同)送省级出入境管理局、边检站实施边控措施。

另外,因为绝大多数出境都需要乘坐航班,随着最高院失信系统不断完善,失信人不能乘坐航班,间接达到了限制出境的目的,这导致限制出境已经很少作为单独措施实施。

2、时限规定

最高人民院以“法[1998]56号”文件转发的公安部《关于实行对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通报备案制度的规定》第六条(“限制出境期限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由省级通报备案机关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决定;限制出境期限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由地(市)级以上通报备案机关决定;限制出境期限三个月以下(含三个月)的,由县(市)级以上通报备案机关决定。期限届满后需继续限制出境的,须于到期前一个月内续报(续报方法同前)。到期不续报的自动解除出境限制。如需提前解除出境限制,原通报备案机关应当及时办理撤销通报备案手续(撤销通报备案手续同前)”)将限制出境最高期限提高到五年,但是执行实务中多数仍然依照一到三个月来处理限制出境,如需延长,应按办理边控和交控手续的程序提前办理续控手续,因此边控措施是有期限的执行措施中期限最短的一个。

这导致如果执行案件迟迟不能执行完毕,执行法官需要频繁的续控以达到持续限制被执行人出境的效果。而且,限制出境事由消除后,执行法官应当按原程序办理撤控手续,这极大的增加了法官的工作量。

3、救济途径

被限制出境人不服限制出境措施的可以提出复议。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0号)第九条规定“被限制出境的人认为对其限制出境错误的,可以自收到限制出境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决定。复议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

    中国刑法中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适用主体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不适用于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适用方式包括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决定适用时需考虑犯罪情节、罪行轻重、国际形势及犯罪人的国籍国与我国的外交关系。旨在维护国家

  • 营业执照报关经营范围的法律要求

    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货物及进出境物品的法律要求,以及未在营业执照报关经营范围中明确经营范围可能面临的处罚。具体后果包括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境物品的处罚、走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应缴关税的货物、物品的处罚、伪报、瞒报进出口货物价格的处罚等。同时对两人或多人共

  • 驱逐出境作为一种刑罚方法

    刑法中的驱逐出境作为一种刑罚方法的适用方式和条件。驱逐出境可以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是针对犯罪外国人的特殊附加刑,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与公安机关决定的驱逐出境行政处罚不同,适用驱逐出境需考虑犯罪性质、情节和犯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驱逐

  • 骗取出境证件罪刑事判决书范本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指控的被告人周某犯骗取出境证件罪一案。周某通过伪造签证申请材料和提供帮助,骗取了多份出境签证并收取高额费用。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周某构成骗取出境证件罪,经法院审理后确认其罪行成立。最终,被告人周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

  • 驱逐出境的适用范围
  • 犯罪外国人的驱逐出境问题
  • 可以遣送出境的情况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