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国家为维护本国安全利益或社会公共秩序,有权将违反本国法律的外国人或外交人员驱逐离境。这种限期离境措施通常需要由法院做出判决,是一种法律措施。有时候,这种措施由安全部门宣布,是一种行政措施。对于外交人员,通常由驻在国外交部门宣布,是一种外交行为。
驱逐出境是指主权国家将违反本国法律的外国人或外交人员从境内驱逐出境的一种措施。在我国,驱逐出境的适用有严格的规定。具体而言,驱逐出境适用于在中国境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而不适用于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公民。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国刑法。这意味着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境内犯罪时,应依据刑法规定进行定罪和量刑。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并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而是一种附加刑。例如,如果某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犯有抢劫罪,根据法律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驱逐出境,那么在该犯罪分子服刑期满后,将被押送驱逐出境或押送回其所在国的驻中国大使馆或领事馆。
限期离境的适用需要考虑犯罪情节、罪行轻重,以及国际形势和犯罪人的国籍国与我国的外交关系。如果仅从刑事处罚的角度考虑,可能会给我国的外交工作增加难度。
遣送出境和驱逐出境的区别。遣送出境针对非法入境者,被遣送出境的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入境;而驱逐出境适用于合法入境但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危害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刑法层面适用对象包括在我国境内居留、停留并犯罪的外国人,以及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并在外国犯
我国法律对外国人驱逐出境的限制。外国人被判处永久驱逐出境后无法重新入境。驱逐是将非本国公民从本国国土驱逐出境的行为。相关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外国人如被判处有期徒刑并附加驱逐出境的处罚,需先执行完有期徒刑再
驱逐出境是否构成行政处罚的问题。驱逐出境既可作为刑事处罚也可作为行政处罚,具体取决于外国人是否涉及犯罪行为。对于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或出入境管理的情况,公安机关可决定驱逐出境。关于驱逐出境的不同观点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作为刑罚的驱逐出境与作为行政措施的
对于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中国公民,不适用单独或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刑法。根据这一规定,驱逐出境适用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