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自首 > 从犯自首能免于刑事吗

从犯自首能免于刑事吗

时间:2024-02-20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341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在我国,酌定情节包括表明犯罪的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大小的各种非法定情节,此情节及其对量刑的影响由法官根据社会一般价值标准予以自由评价。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从犯自首是否能免于刑事,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从犯自首能否免于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但是,自首并不能完全免除刑事责任。

自首的处罚减轻情况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情节如下:

  1. 如果犯罪情节被规定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法院将根据法定情节的具体情况,优先考虑从轻处罚。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犯罪分子,可以考虑减轻幅度的1/4—1/3。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罪分子,可以考虑减轻幅度的1/3—2/3。如果本格次无从轻余地的,将降至下一格次。如果因降格次而越过刑格下限的,即为减轻处罚。如果没有刑可减的,将免除处罚。
  2. 如果犯罪情节被规定为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法院将优先考虑减轻处罚。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犯罪分子,将减至下一格次的中罪格次。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罪分子,将减至下一格次的轻罪格次。如果没有刑可减的,将免除处罚。
  3. 如果犯罪情节被规定为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法院将直接予以免除处罚,排除其他情节对量刑的影响。
  4. 对于具有多个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犯罪分子,法院可以按照上述规定连续从宽直至免除处罚。
  5. 对于同时具有法定从宽和从重情节的犯罪分子,法院将按照先宽后严的顺序确定处罚。其中,从重的幅度应掌握在本格次幅度的1/5—1/4。

酌定情节的影响

酌定情节是指表明犯罪的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大小的非法定情节。法官根据社会一般价值标准自由评价此情节及其对量刑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酌轻、酌重情节参照法定量刑情节对量刑影响幅度的50%—70%掌握。如果超越法定量刑情节对量刑影响的幅度,法官应当明示理由。

总之,自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甚至免除处罚。但是,具体的处罚减轻情节将根据法定情节的具体情况予以考虑,并且酌定情节也会对量刑产生影响。因此,自首并不能完全免除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对立功者的处罚规定

    《刑法》中关于立功者的处罚规定。一般立功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重大立功者可减轻或免除处罚,包括揭发重大罪行、提供重大案件线索等。对于自首并有重大立功的犯罪分子,应减轻或免除处罚。这些规定体现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 戴罪立功的含义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 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前进行,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犯罪较轻者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

  • 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 信用卡诈骗案的辩护策略
  • 行贿人自首的法律效果
  • 刑事案件从犯减轻多少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