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立功的主体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已归案的犯罪分子。
共同立功的犯罪分子必须具有共同立功的故意。
共同立功的成立需要犯罪分子实施了共同立功的行为,且这些共同的行为均起到直接的有利于社会的作用。
共同立功的行为必须被查证属实,即其内容真实可靠。
共同立功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向司法机关检举、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大犯罪线索,查证属实的行为。尽管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共同立功,但在实践中确实存在共同立功的情形。例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犯罪分子共同阻止他人犯罪、共同协助司法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共同实施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行为等,均属于共同立功。
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共同立功情形的存在,但刑法作为禁止性规范,并没有否认(禁止)共同立功情形的存在。此外,共同犯罪的理论也可成为认定共同立功的理论依据。因为犯罪是对社会有害行为,而立功是对社会有益行为,二者仅性质相悖,而行为本身及实施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均无本质差异。
因此,我们认为共同立功是存在的,并且其成立条件包括主体要件、共同立功的故意、实施了共同立功的行为以及立功行为被查证属实。
委托代理与信托的区别。主要差异在于当事人数量、财产所有权变化、成立条件、财产控制程度、权限和期限稳定性等方面。信托涉及多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转移,受托人享有广泛权限和充分自由;而委托代理仅涉及双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不转移,受托人权限较狭小并需接受委托
私人家教中的劳动关系问题。文章介绍了劳动关系的成立条件和相关主体,包括员工、工会、雇主和政府。同时,阐述了工会的职能和行动方式以及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最终得出结论,私人家教不属于劳动关系,而是一种雇佣关系。
刑法典中的立功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形式。一般立功包括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重大立功则包括检举重大犯罪行为、阻止重大犯罪活动等。立功的实质条件由司法解释认定,要求犯罪分子本人的行为。同时,《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意见》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行政处罚不仅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还具有教育的作用。通过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达到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目的。同时强调,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情况的违法行为人,应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以达到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