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立功 > 哪些行为算刑法中的立功

哪些行为算刑法中的立功

时间:2024-01-21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675
现实生活中,法院在刑事案件办理时,如果犯罪人员有立功表现,则对其量刑时会考虑?对其从轻发落。但犯罪分子的行为是否可以被认定为是立功表现,就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来判断犯罪分子的行为是否符合立功条件。今天我们和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了解一下,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刑法中的立功行为

一、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分子可以通过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来表现立功。这种揭发必须经过司法机关的查证,确保揭发的情况属实。如果揭发的情况不属实、无法证实或不属于犯罪行为,那么这种揭发行为就不能算作立功。

二、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

犯罪分子通过提供重要线索帮助侦查机关破案也属于立功行为。重要线索是指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能够证明犯罪的重要事实、犯罪人或有关证人等。提供的线索必须真实可信,能够帮助司法机关查明犯罪、侦破案件。如果提供的线索不实、无法证明或不属于犯罪行为,就不能认定为立功。

刑法中立功的含义

一、立功的主体是犯罪分子

刑法中使用“犯罪分子”一词来指代立功的主体,这意味着立法者认为立功作为一种对犯罪分子从宽处罚的量刑情节,适用对象最终仍是犯罪分子。这样的称呼有利于排除最终被宣告无罪的犯罪嫌疑人成立立功的可能。如果一般公民有立功表现,虽然值得表彰,但不属于量刑意义上的立功。如果犯罪嫌疑人最终被宣告无罪,与一般公民无异,其立功表现也不属于量刑意义上的立功。

二、立功发生的时间

狭义的立功发生在犯罪分子到案后、判决生效前。作为一种对犯罪分子从宽处罚的量刑情节,立功只能发生于判决生效之前。判决生效之后的立功不发生从宽量刑的问题,应属于广义的立功。立功的时间限定为“到案后”,是因为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立功的时间是“到案后”,不采纳其他意见认为立功发生于刑事诉讼中、判决生效后或服刑期间。

三、立功需要司法机关的配合

立功不仅是犯罪分子单方的行为,还需要司法机关的配合。犯罪分子对他人犯罪事实的检举揭发、提供的重要线索需要司法机关查证属实,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如果司法机关不去查证、不去抓捕,犯罪分子的立功情节就无法确认。因此,“立”指的是犯罪分子实施的检举揭发、提供重要线索或协助抓捕等行为,“功”则指犯罪分子所提供的信息得到了检证并对国家和社会有益。

四、立功的内容具有法定性

并非犯罪分子实施的任何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行为都可以构成立功,只有实施刑法及司法解释明文规定的几种行为才可能构成立功。其中,“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者”强调的是“突出”,一般表现不足以构成立功,只有表现突出者才能构成立功。

五、立功是一种独立的刑罚裁量情节

立功作为一种刑罚裁量情节,犯罪分子的立功行为可以在量刑时被考虑。立功可以对犯罪分子从宽处罚,减轻其刑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立功与犯罪分级

    犯罪立功的分级,包括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一般立功指犯罪分子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为,重大立功则指犯罪分子揭发重大犯罪行为等。不同级别的立功在刑法中有不同的处理规定,重大立功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一般立功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文章还强调了自首与

  •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及特点。准立功指的是因缺少某些立功要素而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行为形态,其积极意义和适用条件在于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共同立功指多个已归案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有利于社会行为的情况,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其情形,但实践中确实存

  • 在法院审判阶段还可以立功吗

    刑事案件在审判阶段立功的可能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审判阶段表现出立功行为,法院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法律依据包括自首和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因此,在法院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仍有机会通过立功表现影响自己的刑罚。

  • 公安办案是否构成立功行为

    立功表现的定义和法定条件,公安办案不构成立功行为。立功表现包括服刑罪犯的积极行为,如揭发犯罪、制止犯罪活动、生产科研创新等,可作为减刑或行政性奖励的依据。目的是鼓励罪犯积极改造,回归社会。

  • 鼓励跨省异地执行刑罚的黑恶势力罪犯检举揭发他人
  • 最高法院、最高检发布关于职务犯罪立功的意见
  •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死刑适用对象限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