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是指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投案自首的同时,主动交待自己的犯罪行为,并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从而协助司法机关侦破案件。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包括揭发与自己共同犯罪的事实,以及揭发他人单独或与第三人共同犯罪的事实。但是,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揭发的犯罪事实必须是确有其事,而不是仅仅违反法律或道德的行为。
揭发的犯罪事实必须是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即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
揭发的犯罪事实必须经过司法机关的调查核实,证明其属实。
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可以是正在交待自己犯罪事实的罪犯,也可以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罪犯,还可以是正在服刑改造的在押犯。
具体的立功表现包括:
罪犯揭发、检举监内外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并经过司法机关的调查核实,证明其属实。
罪犯制止他人逃跑、行凶、破坏等犯罪活动,防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发生。
罪犯在生产过程中做出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为生产经营带来重大贡献。
罪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表现出舍己救人的行为,为他人的生命安全提供帮助。
罪犯在抢险救灾工作中表现出突出的贡献,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罪犯还可以通过其他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突出事迹来展现立功表现。
犯罪立功的分级,包括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一般立功指犯罪分子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为,重大立功则指犯罪分子揭发重大犯罪行为等。不同级别的立功在刑法中有不同的处理规定,重大立功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一般立功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文章还强调了自首与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及特点。准立功指的是因缺少某些立功要素而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行为形态,其积极意义和适用条件在于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共同立功指多个已归案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有利于社会行为的情况,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其情形,但实践中确实存
犯罪分子立功表现的多种分类。包括揭发他人型立功、提供重要线索型立功、阻止他人犯罪型立功以及协助抓捕型立功。文章详细阐述了各种类型立功的条件和限制,同时明确了不属于立功表现的情况。
刑事案件在审判阶段立功的可能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审判阶段表现出立功行为,法院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法律依据包括自首和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因此,在法院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仍有机会通过立功表现影响自己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