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原则是指在数罪并罚中,选择最重的一种刑罚作为应执行的刑罚,将其他较轻的刑罚吸收,不予执行。这一原则在某些刑种如死刑、无期徒刑中是适宜的,并且使用方便。然而,若普遍适用于其他刑种如有期自由刑、财产刑等,则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有重罪轻罚之嫌。在犯数罪和犯一重罪承担相同刑事责任的条件下,无疑等于鼓励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实施一重罪后,去实施更多同等或较轻的罪。因此,目前吸收原则的应用较少。
并-科原则也称为相加原则、累加原则或合并原则。它指的是对数罪分别宣告刑罚,然后将各罪刑罚相加,总和即为应执行的刑罚。这一原则源于“一罪一罚”、“赎罪数罚”、“每罪必罚”的思想。虽然形似公允且有其道理,但实际上存在许多弊端。例如,对于有期自由刑而言,采用绝对相加的方法决定执行的刑罚期限往往超过犯罪人的生命极限,与无期徒刑的效果并无二致,已丧失有期徒刑的意义。此外,若数罪中有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情况,由于刑种性质的限制,根本无法采用绝对相加的并-科原则予以执行。而且,逐一执行所判数个无期徒刑或死刑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作为单纯适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并-科原则难以执行且无必要,过于严酷,与当代刑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相悖。因此,目前采用并-科原则的国家较少。
限制加重原则又称为限制相加原则,它指的是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以其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再加重一定程度的刑罚,作为应执行的刑罚。又或者是在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根据情况决定执行的刑罚总和刑期,法律同时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最高不得超过的限度。这一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一罪一罚”原则的基础上,克服了并-科原则和吸收原则的弊端,既使得数罪并罚制度贯彻了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又采取了较为灵活、合乎情理的合并处罚方式。因此,限制加重原则是数罪并罚原则的一大进步。然而,该原则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它在适用于有期自由刑等刑种的合并处罚方面有效,但对于死刑、无期徒刑则无法采用。因此,限制加重原则不能普遍适用于各种刑罚,否则将产生以偏概全的弊端。
综上所述,数罪并罚的适用原则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各原则在实践中存在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适用。如果您对数罪并罚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刑期确定问题。数罪并罚涉及多种情形,包括普通数罪、发现漏罪及再犯新罪等。对于执行刑期,有一罪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执行相应刑罚,数刑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的酌情决定执行刑期,且数罪并罚管制最高不超过三年等规定。同时,
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我国刑法对于主刑和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文章指出,我国刑法对于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人犯数罪分别判处同种附加刑的数罪并罚缺乏明确规定。同时,罚金数额及数罪中罚金总和是否可以超过个人全部财产数额等问题也
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数罪并罚原则。当犯罪分子构成累犯并涉及多个罪名时,法院会进行数罪并罚,并在刑期基础上加重处罚。累犯的认定条件包括前罪受过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在赦免后一定时间内再次犯罪,且后罪为故意犯罪。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