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犯是指在实施一个犯罪目的时,其方法或结果牵涉到其他罪名的犯罪行为。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牵连犯的存在、含义及其处罚原则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共识。
寻衅滋事中的殴打他人行为是指犯罪分子出于耍威风、取乐等不健康目的,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无故、无理殴打相识或素不相识的人。如果造成他人轻伤,可按寻衅滋事罪从重处罚;如果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则属于典型的牵连犯。虽然犯罪者的目的是寻衅滋事,但其犯罪的手段和方法均触犯了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其实施的犯罪与其方法行为和结果行为之间均存在着牵连关系,完全符合牵连犯的法律特征。
根据比较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可以得出后者重于前者的结论。因此,对寻衅滋事中致人重伤、死亡的行为,应该定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同样地,寻衅滋事中致人轻伤的行为也符合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其手段和结果同样触犯了故意伤害罪,只因寻衅滋事罪的法定刑高于故意伤害罪(轻伤)的法定刑,故定寻衅滋事罪。
聚众斗殴罪的法条明文规定了其致人重伤、死亡的处罚,而寻衅滋事罪中则未作规定。这也许是立法者的疏漏。对寻衅滋事中致人重伤、死亡的行为,可以参照聚众斗殴罪的法律规定,根据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按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及罪刑相适应原则,对寻衅滋事中致人重伤、死亡的行为,也不宜定两罪实行数罪并罚。如果对一起寻衅滋事犯罪中致人重伤、死亡的行为定两罪实行并罚,则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同时,这种做法意味着对犯罪分子的一个行为认定了两个罪名,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相悖,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相反,根据牵连犯的刑法理论,对寻衅滋事中致人重伤、死亡的行为,按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既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又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
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假释条件,包括刑期限制、悔改表现、再犯罪风险以及特殊情况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立法对数罪并罚的规定,包括综合数罪、酌情定刑的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合并原则等。
飞车抢夺致人死亡怎么判? 在司法实践中,会出现飞车抢夺行为人不能预知飞车抢夺带来的致人死亡的风险这种情形,若是过失在抢夺过程中,致人死亡的,应当依据实际情形,以抢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这样判的理由如下:。 4、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犯第一款罪又有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