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法领域,对于毒品再犯的认定问题引起了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毒品再犯应当被视为累犯的特殊情形,并依照累犯的认定规则进行判断。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两点理由。
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的规定,累犯应当被理解为“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再次犯罪。因此,在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再次犯罪的犯罪分子,由于刑罚尚未执行完毕,不应被认定为毒品再犯。
刑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了“先减后并”的并罚方法,其结果比“先并后减”的结果更为严厉。对于毒品再犯的犯罪分子,将其认定为毒品再犯并实行数罪并罚,可以进行双重评价和双重从重处罚,符合刑法对于毒品再犯的严厉惩罚政策。
然而,综合考虑刑法关于累犯、数罪并罚、毒品再犯等具体规定及刑事政策上严厉惩罚毒品再犯的需要,我们认为对于此类情形应当认定为毒品再犯并予以从重处罚,并实行数罪并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再犯与累犯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虽然从字面上看,再犯与累犯并没有明显区别,都可以理解为再次或重新犯罪。然而,作为法律术语,我们需要根据法律规定来理解和使用这些术语。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累犯的构成条件,但对于再犯的含义并没有明确界定。在理论和实践上,通常认为再犯的外延大于累犯,累犯是再犯中被独立出来加以类型化的特殊形式。因此,广义的再犯包括累犯,而狭义的再犯仅指不符合累犯条件的再犯。
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构成累犯需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1.前罪与后罪均为故意犯罪;2.前罪与后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后罪发生于前罪所判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五年之内。这些条件的限制使得累犯的范围大大缩小。因此,在适用法律时,对于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再犯,应当认定为累犯;而对于不能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再犯,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应当认定为再犯。
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假释条件,包括刑期限制、悔改表现、再犯罪风险以及特殊情况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立法对数罪并罚的规定,包括综合数罪、酌情定刑的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合并原则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并根据抢劫罪法定刑升格的情形,可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如果是抢劫后杀人,则还应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
触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诈骗罪两个罪名的,这两个罪名是两个不同的犯罪,犯罪嫌疑人同时构成该两罪的,应当按照分别犯罪的情形,分别判处刑罚,再按数罪并罚的规定执行刑罚。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
公安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决将判令追缴的赃物发还被害单位,并未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不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卜新光一人犯数罪,应数罪并罚,遂判决:卜某犯伪造公司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