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罪并罚是指对一个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在确定实际刑罚问题时,包括主刑和附加刑。我国刑法规定了三种数罪并罚的法律适用原则:
限制加重原则是指在数罪总和刑罚以内进行限制,对数罪中的最高刑期进行加重。
吸收原则是指由最重宣告刑吸收其他较轻的宣告刑,只以最重刑罚作为执行刑罚,其他较轻的刑罚在判决中体现,但不再执行。
并科原则是指将一个人所犯的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绝对相加,合并执行处罚。
在参照适用数罪并罚原则时,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首先,对于行政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已明确规定的行政违法处罚问题,应从其规定出发进行适用。其次,对于行政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中未明确规定的行政违法处罚问题,应参照刑法中数罪并罚的法律适用原则,并立足于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适用。
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有些企业常常存在多个违法行为。根据标的物的不同,可以将这种情形分为以下两种:
例如,某企业同时存在产品质量以次充好、计量器具逾期未检定、未经许可擅自安装起重机械等违法行为。这种情形的特点是存在违法行为的标的物不同,分别涉及产品、计量器具和特种设备。在处理此类情况时,应根据每种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参照数罪并罚原则进行适用。
2. 标的物相同的情形
如果某企业存在多个相同标的物的违法行为,例如多次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那么在处理时,应根据每次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参照数罪并罚原则进行适用,并结合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
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刑期确定问题。数罪并罚涉及多种情形,包括普通数罪、发现漏罪及再犯新罪等。对于执行刑期,有一罪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执行相应刑罚,数刑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的酌情决定执行刑期,且数罪并罚管制最高不超过三年等规定。同时,
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我国刑法对于主刑和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文章指出,我国刑法对于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人犯数罪分别判处同种附加刑的数罪并罚缺乏明确规定。同时,罚金数额及数罪中罚金总和是否可以超过个人全部财产数额等问题也
构成牵连犯的条件以及对其处罚原则的研究。牵连犯需具备犯罪目的、实施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且这些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对于牵连犯的处罚,存在从一重处断原则和数罪并罚原则。针对现有处罚原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具体犯罪构成类型的法定刑为区分标准,综合考虑
我国刑法对于同种数罪的处断原则。刑法立法、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均主张采取算总账的处断原则,不实行数罪并罚。但在实践中,这种做法引发了一些问题,如无法对多次偷税行为进行准确定罪。为确保定罪的准确性和量刑的公正性,对同种数罪实行数罪并罚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