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罪并罚原则应排除“以上”、“以下”范围的适用
时间:2024-01-03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刑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对判决宣告之前一人犯数罪的刑罚执行问题的讨论
一、不宜包括本数的理由
根据《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之前一人犯数罪的刑罚执行问题,应当遵循“限制加重原则”。然而,关于“以上”、“以下”是否包括本数的问题存在争议。本文认为,不宜包括本数的理由如下。首先,包括本数不符合“限制加重原则”的要求。根据该原则的要求,刑罚执行必须有所加重。所谓加重,即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必须重于数刑中最高刑期,而不能等于最高刑期。选择数刑中最高刑期作为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实际上没有对多个刑罚进行相加,也没有因最重罪外再犯他罪而加重处罚。其次,包括本数会导致混淆数罪并罚各原则间的区别。根据现行刑法规定,根据刑罚种类的不同,数罪并罚分别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并科原则”和“吸收原则”。如果将“以上”理解为并罚后可以与数刑中最高刑期相等,那么实际上只有最重罪受到处罚,其他罪的刑期被最高刑期所吸收,这就混淆了“限制加重原则”与“吸收原则”的界限。根据《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只有死刑和无期徒刑适用“吸收原则”,而对于死刑和无期徒刑之外的主刑,采用吸收原则不具备上述功能。
二、包括本数易混淆数罪并罚各原则间的区别
如果“以上”、“以下”可以包括本数,可能导致并罚各原则之间混淆不清。根据刑罚种类的不同,数罪并罚分别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并科原则”和“吸收原则”。如果将“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中的“以上”,理解为并罚之后可以与数刑中最高刑期相等,那么实际上只有最重一罪受到处罚,其他各罪的刑期被最高刑期所吸收,这就混淆了“限制加重原则”与“吸收原则”的界限。而根据《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只有死刑和无期徒刑才适用“吸收原则”。对死刑适用“吸收原则”,因为死刑已经是最严厉的刑罚,对于主刑而言再无加重之可能。对于无期徒刑采用“吸收原则”,因为无期徒刑已是自由刑的极刑,执行无期徒刑的话就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再适用其他自由刑,同时也不能将无期徒刑升格到死刑。因此对无期徒刑采取“吸收原则”,实际上起到限制死刑适用的作用,体现了刑罚人道主义思想。而对于死刑和无期徒刑之外的主刑,采用吸收原则不具备上述功能。同样,如果“总和刑期以下”的“以下”可以包括“总和刑期”之本数,那么“限制加重原则”将与“并科原则”发生混淆。而根据通论,并科原则只适用于主刑与附加刑的并科,以及不同附加刑之间的并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数罪并罚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刑期确定问题。数罪并罚涉及多种情形,包括普通数罪、发现漏罪及再犯新罪等。对于执行刑期,有一罪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执行相应刑罚,数刑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的酌情决定执行刑期,且数罪并罚管制最高不超过三年等规定。同时,
-
数罪并罚原则及问题分析
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我国刑法对于主刑和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文章指出,我国刑法对于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人犯数罪分别判处同种附加刑的数罪并罚缺乏明确规定。同时,罚金数额及数罪中罚金总和是否可以超过个人全部财产数额等问题也
-
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数罪并罚原则
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数罪并罚原则。当犯罪分子构成累犯并涉及多个罪名时,法院会进行数罪并罚,并在刑期基础上加重处罚。累犯的认定条件包括前罪受过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在赦免后一定时间内再次犯罪,且后罪为故意犯罪。
-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
-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能否够数罪并罚
-
男子因抢劫、强奸、绑架和勒索罪被起诉
-
不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