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数罪并罚 > 关于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1-27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2137

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探讨

引言

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条的规定,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之前又犯其他罪行的情况下,应对新发现的罪行作出判决,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刑罚。然而,对于“发现”的主体到底是指法院还是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这一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一些争议。

案情背景

以一起贩卖毒品案件为例,被告人林某于2006年1月10日因贩卖毒品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于3月9日作出有罪判决,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然而,在判决生效后的4月初,检察机关收到公安机关关于林某于2006年2月21日贩卖毒品的起诉意见书。也就是说,在判决宣告之前,林某再次犯罪,并且在2月21日当天已被公安机关发现并立案处理。在审查该案时,检察机关对于是否适用数罪并罚以及适用何种程序提起公诉存在分歧。

不同观点的论述

一种观点认为,“发现”的主体应仅限于法院,并主张对林某适用数罪并罚。其理由是,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数罪并罚是刑法赋予法院具体运用刑罚的一项措施。因此,数罪并罚的主体仅限于法院。此外,根据刑法第七十条的表述,“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是指法院发现。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任何人都不能在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前确定他人有罪。因此,在我国只有法院才能“发现罪”,故刑法第七十条中“发现”的主体应该是法院,不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另一种观点认为,“发现”的主体应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并主张对林某不适用数罪并罚。其理由是,在判决宣告之前,作为刑事诉讼司法机关之一的公安机关已经发现了林某的犯罪行为,并立案处理。立案决定书即为公安机关发现犯罪的依据。因此,“发现”的时间并不是在判决宣告之后,不符合刑法第七十条的时间条件,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该案。

结论

根据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数罪并罚是刑法赋予法院具体运用刑罚的一项措施。因此,数罪并罚的主体仅限于法院。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发现”的主体到底是指法院还是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相关法律条文,以便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适用数罪并罚制度,保障刑事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犯罪分子数罪并罚的判决原则

    犯罪分子数罪并罚的判决原则。对于数罪中的每一种犯罪,法院会分别判决,若其中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则执行相应刑罚。有期徒刑、管制和拘役的刑期有上限。量刑时,法院会先对每种犯罪分别量刑,再将各罪刑罚相加得到总和刑期,并在数罪中的最高刑期和总和刑期之间决定执行

  • 可能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是多少

    可能判处五年以上但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为十年。数罪并罚情况下的刑期执行规则包括判决宣告前、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的不同情形。在看守所期间,犯罪嫌疑人是不被允许打电话的。律师在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中,会见在押犯需要经过侦查机关的批准,其他情况下有权

  •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

  • 惯犯的构成条件

    惯犯的构成条件,包括客观条件的犯罪行为惯常性和主观条件的犯罪心理习癖性。在认定惯犯时,应避免历史说和现实说的偏见。惯犯通常多次实施同种犯罪行为,具有较大的客观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应依法处理不实行数罪并罚。建议《刑法总则》量刑部分设立惯犯制度并从重处罚

  • 数罪并罚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 套路贷共同犯罪的认定
  • 管制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