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国际立法及理论的发展趋势来看,数罪并罚原则在各国得到了普遍认可。虽然在巴哈1815年起草的《巴伐利亚刑法典》中首次提出了牵连犯的概念和从一重处断原则,但在接下来的100多年中,牵连犯的概念及从一重处断原则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目前,除了西班牙刑法第71条、日本刑法第54条第1项后段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第55条后段对牵连犯予以规定外,德国和法国已经废止了牵连犯的相关法条。这表明各国已经认识到牵连犯理论的局限性,以及从一重处断原则无法解决复杂的牵连犯罪现象。
数罪并罚原则在牵连犯中的应用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并且是实现我国刑罚目的的必然要求。虽然对牵连犯一律采用数罪并罚有利于司法实务的操作,但关键在于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例如,如果对侵入他人住宅进行盗窃的行为同时适用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和盗窃罪的数罪并罚原则,就存在不合理性。因为盗窃罪已经包括了从被害人身上窃取和从被害人住宅或其他地方窃取的方式,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目的就是保护公民的居住安全,已经隐含着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意思。因此,将这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并仅适用盗窃罪的法条规定,已经能够全面评价行为人的不法内涵,无需再适用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规定。
首先,“数罪并罚论”所持的一条重要理由,是认为从世界各国的立法及理论看,对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是大势所趋。然而,从这一现象全面透视,并不能得出对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的结论,如果真要从此推出结论的话,这个结论也只能是:各国已充分认识到牵连犯理论的局限性,认
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数罪并罚,而作为一罪从重处罚。第三种观点认为,同种数罪不必实行数罪并罚。对结合犯、牵连犯、持续犯、连续犯、惯犯,不适用数罪并罚。这是因为,结合犯、牵连犯都属于数个行为侵犯数个罪名而定为一罪。连续犯、持续犯、惯犯一般都属于犯有同种数罪,
笔者认为,寻衅滋事致人重伤、死亡的,属刑法理论上的牵连犯,对于牵连犯,应当择一重罪判处,不宜数罪并罚。笔者认为,寻衅滋事中致人重伤、死亡的,亦可参照聚众斗殴罪的法律规定,同时根据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按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在客观上存在目的行为与方法或手段行为的牵连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其中一个罪的社会危害性体现在另一个罪上。他的处理原则一般情况下“从(择)一重罪处断”但是在特殊情形下具有牵连关系的两行为依法应当数罪并罚,常见的有下列十余种:。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