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狱中的罪犯,无论其所受刑罚为拘役、有期徒刑或其他形式,只要其在狱中表现良好、积极悔过并参与改造,或者有立功表现,均可根据规定获得减刑。减刑的可行性取决于罪犯是否符合减刑要求,而与其家属是否提出申诉无关。
家属的申诉不会对罪犯的减刑审核产生影响。相反,申诉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保障了公民能够获得公平待遇。此外,法律中的“上诉不加刑”原则也适用于减刑流程。
犯人自身的申诉可能会引发不同的情况。对于针对犯人的法律判决,如果犯人不服从并持续提出申诉,即使这是每个犯人的权利,也可能出现特殊情况。例如,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犯人的申诉行为可能被视为不认罪和不服从法律的表现。显然,这将影响犯人的减刑可能性。
无期徒刑的减刑条件和限度。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等行为,可获得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阻止他人犯罪、检举犯罪、发明创造、舍己救人和对抗自然灾害等。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有限制,如无期徒刑减
监狱中精神病罪犯的减刑问题。即使罪犯患有精神病,也不能单凭患病而减刑。减刑需符合《刑法》规定的条件,如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有立功表现等。对于不同刑罚,减刑后的刑期也有相应限制,不能少于规定期限。保外执行是另一种可能的选择,但需考虑病情的严重性
无期徒刑减刑的办理机关及相关问题。对于不同判决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案件,其减刑和假释的办理机关有所不同。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办理不同案件,有时联合办理。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未成年犯是否可以判处无期徒刑的问题,对此存在否定论和肯定论两种观点,双
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集体评议、首长负责的工作制度。第三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监狱提出建议,提请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