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中央政权的地位是明显的。然而,犯罪分子也可能以推翻地方人民政府为第一步,进而推翻中央人民政府,以实现其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目的。因此,实施推翻地方人民政府的行为,也是本罪客观方面的表现。颠覆政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暴力和非暴力、公开和秘密等各种手段。例如,策动武装政变、直接推翻国家政权,或者利用已经窃取的国家部分领导权,实行和平演变,改变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等。所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是指以各种方式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的行为。其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本罪属于行为犯,不要求有颠覆政府的实际危害结果。行为人只要进行了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不管其是否成功,都不影响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成立。只要查明犯罪分子以颠覆政府为目的进行了秘密谋划活动,就足以构成本罪。
本罪的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条将犯罪主体分别规定为首要分子、罪行重大的、积极参加的和其他参加的。实施颠覆政府行为的都可以成为本罪主体,但主要是那些在中央和地方窃据党、政、军重要职位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野心家、阴谋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具有颠覆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恶意。
两罪都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因此处罚很重,在条文上位于本章犯罪的前列。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颠覆国家政权罪与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区别在于犯罪行为的方式不同,前者是组织、策划、实施的方式,而后者是煽动群众的方式。然而,两罪在犯罪故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在犯罪的直接客体和犯罪目的上完全相同,这正是它们被规定于同一条文的原因。
在颠覆国家政权罪中,如果行为人使用暴力手段,应注意与本法第104条中武装暴乱罪的区别。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性质属于武装暴乱,则应依据第104条规定的武装暴乱罪定罪处刑。
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的量刑幅度及处罚方法。根据刑法第384条第1款,挪用公款罪的行为包括利用个人职务挪用公款从事非法活动或用于营利活动以及数额巨大未归还等。针对不同程度的犯罪行为,法律规定了有期徒刑、拘役或无期徒刑等不同的刑罚,旨在保护公共财产所有权和维护国家
叛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叛逃罪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客观要件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行为。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明知自己的叛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对于以武装暴乱形式颠覆国家政权的,应当
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颠覆国家政权罪与分裂国家罪的区别两罪都是极为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因此处罚很重,在条文上位于本章犯罪的前列。在颠覆国家政权罪中行为人如果使用暴力手段时,应注意与本法第1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