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判刑结果来看,如果免予刑事处罚或者不起诉,就不需要开除公职。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导致国家、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玩忽职守罪在主观方面是由过失构成的,而不是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并非出于故意,而是由于疏忽大意造成的。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擅离职守或在职守中马虎从事对待自己的职责,可能会导致一定的社会危害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到可能会发生,但凭借自己的知识或经验而轻信可以避免,从而导致造成严重损失的危害结果。
行为人的主观过失是针对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而言的,但并不排斥行为人对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或对自己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可能是故意的情况。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出于过失,而是出于故意,不仅预见到,而且希望或放任其发生,那就不属于玩忽职守罪的犯罪行为,而构成其他故意犯罪。
涉嫌玩忽职守罪的情形包括:
定罪免刑在刑法理论中的适用条件,特别是在玩忽职守罪中的应用。犯罪情节的界定上,主要存在实质标准说、形式标准说和综合标准说三种判断标准,其中以法定刑为标准的形式标准说具有较大的合理性和操作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玩忽职守罪的定义和刑罚。
滥用职权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而是属于结果犯,涉及滥用职权罪与渎职罪中的罪名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于滥用职权行为导致的重大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应依法认定为犯罪行为,并给出了具体的认定标准。
渎职罪的定义、主体要素、客体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渎职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妨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公务的人员。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渎职罪的量刑问题。渎职罪的量刑不仅考虑贪污金额,还包括犯罪细节、结果、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所有因素,保证量刑公平合法。渎职罪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罪名,法官会综合考虑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公正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