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渎职罪 > 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的区别

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的区别

时间:2024-11-02 浏览:4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3676
【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的区别相关法律知识科普】之前有位朋友是国家公职人员,不过他在上班的时候面对来访的群众怠慢不接待,导致这位群众的父亲气倒,并且在此期间我的这位朋友态度恶劣,那么,这种行为是属于玩忽职守还是徇私舞弊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的定义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严重不负责任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徇私舞弊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和相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权力,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作出枉法裁判;或者利用职务包庇、窝藏经济犯罪分子等,隐瞒、掩饰其犯罪事实的行为。

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的区别

玩忽职守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主要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徇私舞弊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因此,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在主观方面存在差异。

相关法条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作出枉法裁判;或者利用职务徇私舞弊,包庇、窝藏经济犯罪分子,隐瞒、掩饰其犯罪事实的,应当立案:

  1.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使明知是无罪的人受到追诉;
  2.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故意包庇,使有罪的人不受追诉;
  3.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故意歪曲事实和法律,作出违反事实、违反法律的判决、裁定或决定,情节严重;
  4. 海关、工商管理、税务或其他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故意做出枉法决定或裁决,情节严重;
  5.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包庇、窝藏走私、套汇、投机倒把、重大盗窃、贩毒、盗贵文物出口、收受贿赂等犯罪分子,隐瞒、掩饰其犯罪事实;
  6. 犯罪分子和犯罪事实知情的直接主管人员不依法报案和不如实作证;
  7. 司法工作人员和其他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徇私舞弊,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滥用职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滥用职权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而是属于结果犯,涉及滥用职权罪与渎职罪中的罪名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于滥用职权行为导致的重大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应依法认定为犯罪行为,并给出了具体的认定标准。

  • 渎职罪的定义和要素

    渎职罪的定义、主体要素、客体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渎职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妨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公务的人员。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 渎职罪20万判刑吗

    渎职罪中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的犯罪,特别是导致公共财产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导致他人死亡的情节。狭义上,此类犯罪可能面临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广义上还包括多种类型,如徇私舞弊型、滥用职权型和玩忽职守型等。这些行为不仅破坏国家机关运作,也给国家和人

  • 渎职罪金额怎么量刑

    渎职罪的量刑问题。渎职罪的量刑不仅考虑贪污金额,还包括犯罪细节、结果、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所有因素,保证量刑公平合法。渎职罪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罪名,法官会综合考虑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公正判决。

  • 失职渎职罪怎么判
  • 玩忽职守罪的特征是什么
  • 滥用职权罪案件性质怎么判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