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军人违反职责罪 > 战时违抗命令罪司法解释

战时违抗命令罪司法解释

时间:2023-10-15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5998

刑法专论:战时违抗命令罪的认定及相关问题

一、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战时违抗命令罪的认定需要清楚界定其与非罪的区别。如果行为人不是故意违抗作战命令,而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完成战斗任务,或者是执行错误命令导致战斗失利,或者违抗的是与作战无关的上级指示,这些情况都不构成违抗作战命令罪。

二、划清违抗作战命令罪与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的界限

违抗作战命令的行为有时与阻碍指挥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在于:

  1. 前者侵害的对象是上级首长或者指挥人员的命令、指示,后者侵害的对象是指挥人员或值班、值勤人员本身。
  2. 前者一般由不作为的行为构成,后者则是一种积极作为的犯罪行为。
  3. 前者只要有不执行命令的消极行为,并且对作战造成危害,即构成犯罪;后者要求行为人在客观方面采取了暴力、威胁手段。
  4. 前者只能发生在战时,后者既可发生在战时,又可以发生在平时。

三、划清本罪与战时临阵脱逃罪的界限

从广义上讲,军人在接受作战任务后临阵脱逃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违抗作战命令行为。但在定罪时,需要严格区分两者的界限,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战时违抗命令罪侵害的是作战指挥秩序,而战时临阵脱逃罪侵害的是军人参战秩序。
  2. 战时违抗命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背并抗拒执行命令,其行为一般发生在接受上级命令时,行为人公然抗拒执行上级的命令,但并不需要采取脱离岗位的方式。而战时临阵脱逃罪表现为脱离岗位逃避参加作战,其行为一般发生在已受领了具体的作战任务后,并且必须表现为脱离岗位。
  3. 犯罪的目的不同,战时违抗命令罪是为了达到不执行命令的目的,而战时临阵脱逃罪是为了达到不参加作战的目的。

在具体案件中,战时违抗命令的行为与战时临阵脱逃的行为可能出现犯罪竞合的现象,即以临阵脱逃的方式抗拒执行上级的命令。虽然战时违抗命令罪与战时临阵脱逃罪的法定最高刑都是死刑,但战时违抗命令罪的法定最低刑是3年有期徒刑,比战时临阵脱逃罪的法定最低刑要重,所以应按战时违抗命令罪论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遗弃武器装备罪认定

    遗弃武器装备罪的认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犯战时临阵脱逃、逃离部队等罪行时,如果行为人同时遗弃武器装备,应该实行数罪并罚;其次,需要区分遗弃武器装备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战时违抗命令罪主要追究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而遗弃武器装备罪则主要表现

  • 刑事遗弃武器装备罪的量刑与处罚方法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遗弃重要或者大量武器装备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战时违抗命令罪中,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就是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基本依据,不需要再有其他具体的危害行为;而在遗弃武器装备罪中,犯罪

  • 违令作战消极罪怎么判

    在战时违抗命令罪中,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就是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基本依据,不需要再有其他具体的危害行为;而在违令作战消极罪中,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临阵畏缩,作战消极,并造成严重后果,违抗命令仅仅是限制条件,说明行为人违反并抗

  • 战时违抗命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本罪侵犯的是部队的战略部署及作战利益。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战时违抗命令,只有对作战造成危害时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违抗命令的行为没有对作战造成危害,则不能构成本罪,应当按照违反军纪处理。

  • 战时违抗命令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 什么是军人违反职责罪
  • 战时违抗命令罪司法解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