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四百三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武器装备肇事罪主要发生在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过程中,行为人通常是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人员。而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则主要发生在武器装备的管理过程中,行为人是武器装备的管理人员而非操作使用人员。如果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人员违反武器装备的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并造成严重后果,也应以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进行定罪处罚,而不适用武器装备肇事罪。
对于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并使用武器装备实施其他犯罪的情况,例如使用装备枪支进行杀人,或动用舰艇、军用飞机进行走私等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一般应将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的行为作为实施其他犯罪的一个情节,从重处罚。然而,在使用武器装备实施其他犯罪过程中,若造成重要武器装备严重毁损、人员重伤死亡或其他严重责任事故,或者影响部队完成重要任务等特别严重后果,将被追究多项罪责并进行处罚。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该罪侵犯的是军情报告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隐瞒、谎报军情的行为会对作战造成危害,涉及故意掩盖真实军事情况或报告不真实情况的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担负报告军事情况任务的特定人员。
关于投降罪和战时临阵脱逃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投降罪指的是军人在战场上因畏惧战斗而投降敌人的行为,将受到刑法严厉处罚,最高可判死刑。而战时临阵脱逃罪则是指军人在战场上临阵脱逃的行为,其处罚程度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违令作战消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军人参战秩序,表现为行为人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主体为指挥人员,主观要件则是直接故意。
“严重后果”,指造成重要武器装备严重毁损的,造成人员重伤死亡及其他严重责任事故的,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影响部队完成重要任务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