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客体包括武装部队的武器编配、用途的相关规定、制度以及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和国防利益。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情形: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犯罪主体是具备军职人员身份的特殊主体,只有军职人员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会妨碍国防利益但却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
根据刑法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法律后果如下: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该罪侵犯的是军情报告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隐瞒、谎报军情的行为会对作战造成危害,涉及故意掩盖真实军事情况或报告不真实情况的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担负报告军事情况任务的特定人员。
违令作战消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军人参战秩序,表现为行为人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主体为指挥人员,主观要件则是直接故意。
“严重后果”,指造成重要武器装备严重毁损的,造成人员重伤死亡及其他严重责任事故的,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影响部队完成重要任务的,等等。
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