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客体包括武装部队的武器编配、用途的相关规定、制度以及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和国防利益。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情形: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犯罪主体是具备军职人员身份的特殊主体,只有军职人员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会妨碍国防利益但却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
根据刑法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法律后果如下: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相关罪名及其定义,包括虐待俘虏、私放俘虏、战时残害居民等罪名。同时,文章还涉及了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等,并详细说明了应予立案的情形。摘要强调了对国家军事利益的危害以及保密规定的重要性。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客观要件包括滥用职权、指使部属进行违反职责的活动和造成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军队中的各级首长和其他有权指挥他人的人员,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逃离部队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是国家的兵役制度,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且情节严重。其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现役军人、文职干部、士兵等,且必须是故意违反规定,出于直接故意构成。无论行为人的动机和目
“严重后果”,指造成重要武器装备严重毁损的,造成人员重伤死亡及其他严重责任事故的,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影响部队完成重要任务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