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管辖异议书是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对案件管辖权提出异议而制作的文书。尽管这种文书在法律文书写作中相对简单且格式固定,但在实务中,它的作用已经超越了程序层面。巧妙地运用这种文书,可以为当事人争取到以下有利条件。
某些案件由于案情复杂,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调查取证。然而,为了节约审判成本和时间,法院往往不愿给被告足够的准备时间。有些法院甚至规定,答辩期满后的第二天就开庭审理案件。相比之下,原告在起诉前已经有足够时间准备,而被告的准备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15日,这显然存在不公平因素。因此,被告往往会选择提出管辖异议,以延长时间。
由于不同法域和裁判机构的规定不同,相同案件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为了更好地还原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律师和当事人面对当地法院的阻挠,仍然努力坚持提出管辖异议。最终,他们成功迫使对方主动和解,这是明证。
管辖异议书的写作内容必须紧扣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法律条文的解释。不同性质的案件适用的管辖条文不同,还可能存在互相引用的问题。因此,在引用时最好列出法条原文,并逐一分析比较,避免主观臆断。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普通程序的答辩期限为15日,这是明确的,不容易混淆。然而,简易程序的答辩期不受前述期限限制,可能会大大缩短。因此,在简易程序下提出管辖异议的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律师应当留意并提醒当事人。
航空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依据普遍管辖原则,世界各国对危及人类安全的国际犯罪具有管辖权。针对劫持航空器罪,无论犯罪地、犯罪人国籍及侵犯利益如何,我国及其他缔约国均可依据国际公约行使刑事司法管辖权。同时,也介绍了劫持航空器罪、使用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和传
刑事自诉案件的管辖权和注意事项。刑事自诉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若涉及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单位,则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处理,对于缺乏罪证或证据不足的自诉案件,应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裁定驳回。注意事项包括自诉人资格、当事
程序主体性原则要求程序制度的构思、设计以及运作应当符合程序关系人的主体意愿,应当赋予程序主体一定的程序参与权、程序选择权及程序异议权。带着这一理论对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存在价值及其在民事诉讼程序上的规范意义进行进一步探讨,有助于司法实务中对该制度的正确把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根据上述规定,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