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在刑事审判中不得被采纳的规则。
非法言词证据指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以及通过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经法律确认为非法言词证据的,应予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时,对非法言词证据应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依据。
非法实物证据指明显违反法律规定获取的物证和书证,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对于这类证据,应进行合理解释或补正,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通常情况下,非法证据取证过程中的受害者,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权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要求,并应依法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材料。
传统方式是在审判期间提出,而更多的做法是在法庭审理前提出动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于侦查阶段、审查批准逮捕和审查起诉阶段,不仅适用于审判阶段。
非法证据排除动议可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如果是在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后到开庭审判前的一段时间内,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应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指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
如果被告人有困难书写,可以口头告知,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或辩护律师记录,并由被告人签名或捺指印。如果是在庭审过程中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可以直接口头向法庭提出。
善意的例外指执行搜查、扣押的侦查机关出于善意相信自己的行为是合法的情况下,即使事后确认该搜查、扣押行为违法,因此获得的证据不在排除范围内,可以保留。
反驳的例外指一些非法证据不能直接作为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但可以用来反驳被告人,证明其前后陈述的矛盾,降低其可信度。
刑讯逼供的定义、构成要件及相关法规。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残酷方式折磨被讯问人,以获取供述的刑事司法审讯方法。其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侵害的对象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根据刑法规定,犯刑讯逼供罪的将受到相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刑罚标准。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大小,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文章还提到了福建省的具体数额标准作为参考。
被批捕后的法律程序。其中包括刑事侦查阶段、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和公诉与法院审理阶段。同时,也详细描述了律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和权益,包括提供咨询和辩护服务、协助申请取保候审等。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律师的参与对保障嫌疑人的权益至关重要。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1996年刑事诉讼法采用“事实说”定义证据的概念修改为“材料说”。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再次,新刑事诉讼法重大亮点之一就是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凸显了证据合法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