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应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同时,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也有一系列行为的禁止,包括欺骗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给予或承诺给予额外的保险费回扣或其他利益、拒不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义务等。
为了确保保险业务的诚信和公正进行,保险公司应建立保险代理人登记管理制度,并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和管理。保险代理人作为保险公司的代表,其行为直接关系到保险业务的合法性和诚信性。因此,保险公司应对保险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其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
射幸合同是一种以不确定性事项为合同标的的合同,常被人们称为撞大运。与一般合同以确定性事件为标的不同,射幸合同容易激发人们的投机心理,带来道德风险,因此被视为不正当的合同。然而,在法律史上,射幸合同早在罗马法时期就有了调整的记录,并且在现代各国民法中也有对射幸合同的明文规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种类的射幸合同如有奖销售合同、金融期权合同等不断涌现,射幸合同在法律上应得到一定的规制。
保险合同具有射幸性的特征,即投保人购买保险后能否获得保险金的赔付取决于保险事故是否发生。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保险合同进行赌博和获利,各国保险立法普遍将保险利益原则作为保险合同产生法律效力的条件。保险利益原则要求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必须具备保险利益,即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一定的利益或风险,否则保险合同将无效。
随着保险业务的发展和保险活动的复杂化,各国在保险立法中不断对保险利益原则进行修正和完善,以适应新的保险形式和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应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第一百一十六条列举了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禁止的行为,包括欺骗投保人、隐瞒重要情况、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给予额外的保险费回扣或其他利益、拒不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义务等。此外,还明确禁止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以及利用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或保险评估机构进行违法活动。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备有偿性、保障性、有条件的双务性、附和性及射幸合同和最大诚信合同等特征。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承担保险保障责任。
CIF条件下买卖合同中滞期费的问题。在航次租船合同中,装卸时间、滞期费和速遣费是重要特征。CIF条件下,卖方需订立运输合同,但有时会产生滞期费争议。文章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在卸货港产生滞期费时,卖方是否应向买方追偿的问题。第一个案例中,仲裁庭认为卸货时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