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诉法的规定,目前对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期限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导致一些死刑复核案件在报请最高法院后,可能会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复,甚至有些案件的复核期限长达数年。
死刑复核程序仅适用于死刑案件,而没有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则无需经过这一程序。这种特殊性使得死刑复核程序既不同于普通审判程序(一审和二审程序),也不同于另一种特殊审判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终审程序。一般的刑事案件在经过第一审和第二审程序后,判决就会产生法律效力。而死刑案件除了需要经过第一审和第二审程序外,还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复核并核准的死刑判决才会产生法律效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死刑复核程序是两审终审制度的一种例外。
死刑复核程序一般在死刑判决作出并发生法律效力后,但在执行之前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复核阶段辩护人的委托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死刑案件时,应保障辩护律师的权利,听取其意见。辩护律师可以积极参与复核程序,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和辩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有权提出意见,确保复核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死刑核准权的变化和影响。在中国成立初期,死刑核准权由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工行使,但经历了多次变化和调整。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有利于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和防止错杀无辜。然而,仍需解决如何正确处理之前已核准的死刑案件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该程序有助于保证死刑适用的正确性,控制死刑的适用以实现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同时也是严格死刑规格、统一执法尺度的关键程序。对于保障公民权益、防止错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专家薛*麟教授认为,死刑复核的目的就在于慎杀、少杀,防止错杀,能够在诉讼中多一个程序就多一道把关,也就多一个发现错误的机会。下放死刑核准权的弊端显而易见。同时,由于死刑案件归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高级人民法院是死刑案件的二审法院;而高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