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再次审理的程序。这是一种特殊程序,仅适用于发生法律效力的违反法律、法规的判决、裁定,确实需要再审的情况。
死刑复核程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除了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死刑案件外,其他死刑案件都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
审判监督程序和死刑复核程序虽然都属于特殊审判程序,但仍存在明显的区别。
审判监督程序适用于一切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而死刑复核程序只适用于未生效的死刑(包括死缓)案件。
审判监督程序可以由原来的第一审或第二审法院、提审的任何上级法院,以及上级法院依法指令的原审同级法院进行审理。而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立即执行死刑)和高级人民法院(针对缓期执行两年的死刑,但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处缓期执行死刑的除外)。
死刑复核程序作出的裁判是生效的裁判。而审判监督程序根据是否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或抗诉;如果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将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随着废除死刑成为趋势,我国仍有较多的死刑司法现实,学者们开始反思并提出控制死刑的建议。虽然立法扩张增加了死刑适用条文和罪名数量,但司法方式限制死刑的适用成为新的希望。此外,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以集中控制死刑数量
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背景和原因。历史上,死刑复核权曾下放给地方,随着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最高法院重新收回这一权力。这一变革提升了刑事审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对国家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死刑复核权回归最高法院的意义和必要性,回收死刑复核权对于保障人权和提高刑事司法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仅仅回收权力并不足以保障死刑的正确适用,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宪政水平的提高、立法的完善等。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强调落实复核人员的工作责任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及其特点,强调其在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中的重要性。该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的单一特定性、适用时间的特殊性和适用方式的特殊性。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以确保司法公正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