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 >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思考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思考

时间:2020-05-25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430

一、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及意义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特别程序。《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另外我国《刑法》第四十八条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五条也有相应规定。

死刑复核程序作为独立于两审终审以外的特别程序,是中国司法制度之特有。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核准审查所遵循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是其在人民法院内部实行的一种对死刑案件的特别监督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在程序上多把一道关,防止错杀,坚持慎杀。同时,这也是为了正确理解法律,平衡各地对死刑案件的把握,统一执法尺度。上述法律规定说明死刑复核程序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死刑复核程序的任务是依法享有死刑核准权的人民法院对报请复核的死刑判决或裁定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进行全面审查,然后核准正确的死刑判决或裁定,纠正不适当或错误的的死刑判决或裁定。

在刑事诉讼中,该程序的特点在于:

1其适用的对象是单一和特定的,即只能是判处死刑的案件。(包括立即执行与缓期执行,本文主要讨论死刑立即执行的有关复核程序的问题)

2其适用的时间是在一审或二审判决或裁定以后,是死刑判决生效并交付执行的最后障碍。

3其适用的方式是下级审判机关依法定条件主动报送,而非由上诉或抗诉引起。

严肃和谨慎相结合,慎杀和少杀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死刑问题上的一贯政策。实行死刑复核制度,对于保证死刑案件的质量,正确的适用死刑,严惩极少数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保障公民人身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安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运行现状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历史沿革及其立法现状

死刑复核制度是我国所特有的司法程序,是中华法系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遗产之一。“中国历史上向来十分重视由中央核准死刑案件。在古代(北魏,隋,唐等朝代)曾有死刑复核制度,即判处死刑的案件,在执行前须奏请皇帝批准。明清两代除十恶不赦的死刑立决案件以外,对其他不立即执行死刑的案件每年秋季要派高级官员会审,这种制度在明代称为朝审。在清代,复审京师死刑案件称朝审,复核外省死刑案件称秋审。会审后的死刑案件最后仍要报皇帝核准”(参见杨*洗等编:《刑事法学大辞书》**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474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 判处死刑的案件如何确定核准法院

    死刑核准权的变化和影响。在中国成立初期,死刑核准权由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工行使,但经历了多次变化和调整。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有利于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和防止错杀无辜。然而,仍需解决如何正确处理之前已核准的死刑案件

  • 死刑辩护阅卷的程序及范围

    死刑辩护阅卷的程序及范围,包括审查起诉阶段、一审阶段、二审阶段和死刑复核阶段的阅卷范围。辩护律师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阅卷权限,需要携带相应的手续。在死刑复核阶段,最高人民法院不允许律师进行阅卷操作。再审案件的阅卷范围则根据审理程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刑事复核维持原判后的程序

    死刑案件在三级终审制度下的复核程序。当二审判决为死刑且未立即生效时,需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核准。维持原判后,如被告人继续上诉或检察院抗诉,二审法院会依法处理。大部分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会核准原判,执行死刑。

  • 中国死刑复核权的变迁及其启示
  • 哪个法院进行死刑复核
  • 两审终审的现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