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对象是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死刑案件,目的在于防止错误判决的发生。再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包括正在执行和已执行完毕的判决或裁定,目的在于纠正裁判中的错误。
死刑复核程序是由作出死刑判决或裁定的法院主动报请而引起的。再审程序则由当事人提起,或由原裁判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或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或指令再审,或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而开始。
死刑复核程序是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或第二审人民法院主动将案件报请有核准权的人民法院而引起,不需要其他理由。提起再审程序的前提是发现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在认定事实或运用法律上确有错误。
死刑案件中,被告人不上诉或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在上诉或抗诉期满后规定期限内报请有权人民法院核准。提起再审程序并没有法定期限限制,只是在发现新罪或无罪改判为有罪时,应在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内提起。
根据死刑复核程序规定,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有权进行复核。而再审程序中审理案件的法院可以是原审人民法院,也可以是任何上级人民法院。
死刑复核程序作出的判决或裁定为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应当交付执行。再审程序中的判决或裁定的效力取决于再审判决或裁定的程序和审级。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或裁定可以上诉或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判决或裁定。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包括听取意见、全面审阅案卷等。程序定义上,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复核程序适用范围及组成也有所涉及,处理结果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裁定。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权的保障与控辩平衡诉讼模式的构建。文章指出,死刑复核程序对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和防止死刑滥用具有重要作用。保障辩护权有助于控辩双方平等对抗,体现对生命权的尊重。然而,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辩护权行使存在复杂性,要求辩护律师具备更高的能力和素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包括一审判决死刑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的复核要求、复核死刑案件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复核过程中的作用。新刑诉法对死刑复核有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刑复核程序。该程序旨在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核准审查,确保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的正确性,是中国司法制度的独特之处。其任务是全面审查死刑判决或裁定,防止错杀,坚持慎杀,并统一执法尺度。该程序仅适用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单一、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