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主审法官是否可以自己申请回避

主审法官是否可以自己申请回避

时间:2025-01-11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2119
回避是诉讼法规定的诉讼权利之一,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如果审判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回避,如果没有自行回避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回避。那么,主审法官是否可以自己申请回避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主审法官自行回避的制度

根据回避实施方式的不同,回避可以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形式。

自行回避

自行回避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遇到法定的回避情形时,主动要求退出诉讼活动的制度。

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存在法定应当回避的情形时,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等提出申请,要求他们退出诉讼活动的制度。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公安司法机关有义务保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充分有效行使这一权利,有义务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享有申请回避权,并且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阻碍或者剥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该权利的行使。

为保障当事人在了解办案人员情况的基础上有效行使申请回避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26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22条都明确规定,在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告知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及书记员的姓名等情况,以便其了解办案人员是否具有应当回避的事由。此外,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有权申请相关人员回避,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指令回避

指令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遇到法定的回避情形时,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等也没有申请回避,其所在机关的有关组织或负责人可以依职权命令其退出案件诉讼活动的制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回避的种类及其划分

    诉讼过程中的回避种类及其划分。回避主要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自行回避是公安司法人员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的行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是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指令回避是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作出的决定。此外

  •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的问题。无因回避指申请回避时无需提出理由,如法国实行的无因回避制度。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存在缺陷,如回避理由狭窄和举证责任分配不利于回避落实。无因回避能有效阻断熟人社会对司法的消极影响,弥补有因回避的不足,在我国引入该制度具有必

  •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写明被申请人的诉讼地位和姓名以及回避理由。法院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是否准许回避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如对此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 申请回避的决定书

    关于刑事诉讼中回避申请的处理决定书。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后,法院依据相关法律审查并作出决定,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审查结果和最终决定。如申请人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议。

  • 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 主审法官是否可以自己申请回避
  • 回避复议的期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