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计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
审计应核实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
2、审计施工准备阶段
审计应关注项目法人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施工单位选择等方面。具体包括项目法人质量控制是否通过资质审查,是否按法定的招投标程序选择了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各种合同是否规范、合法有效,是否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是否组织了设计与施工单位的设计交底;监理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格等级证书,所派监理人员是否持有岗位证书;审计设计单位是否具备承担相应资质勘测设计能力,是否将经过会审后的资料进行了技术交底,设计质量是否符合工程质量、安全需要的规范要求;审计施工单位是否具备承揽相应施工任务的资质,施工单位是否制定了完善的质量责任制考核办法等。
3、审计建设项目的资金情况
审计应核实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建设资金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各种规费是否按规定及时缴纳;减、缓、免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征地或拆迁补偿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关评估、计价是否合规、合理,有无擅自扩大拆迁范围、提高标准或者降低标准等问题。
1、审计合同履行情况
审计应核实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单位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是否存在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的情况。如有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情况,应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
2、审计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
审计应核实建设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并执行了各项内控制度,包括工程签证、验收制度;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验收、领用、清点制度;费用支出报销制度等。同时,应督促、指导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建设规范运行、建设资金合法使用。
3、审计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
审计应核实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合理、合规、及时、完整、真实;工程预算款及结算是否按合同办理。
4、审计工程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
审计应核实工程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是否符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及竣工决算的需要;建设资金到位情况是否与资金筹集计划或投资进度相衔接,有无大量资金闲置、或因资金不到位而造成停工待料等损失浪费现象。
5、审计建设资金管理
审计应检查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照工程进度付款;是否存在挤占、挪用建设项目资金等问题;对往来资金数额较大且长时间不结转的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要查明原因,防止出现超付工程款现象;审计建设单位管理费的计取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费用支出是否符合"必须、节约"的原则,有无超出概算控制金额的情况。
6、加强设备、材料价格控制
审计应对建设单位关联企业所供设备、材料的价格进行检查,防止从中加价。对已购设备、材料因故不能使用的,要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并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应核实属政府采购的设备、材料是否按相应规定办理。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