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时间:2024-07-02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果一些单位在经济关系中出现了不合法的行为,审计部门是可以对单位进行审计的,其法律依据就是《审计法》,而审计法属于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工作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一、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处理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如果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责令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
- 对被审计单位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
- 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根据《审计监督条例》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审计监督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被审计单位不得有以下行为:
- 拒绝、拖延或者谎报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 拒绝审计机关检查本单位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
- 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 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对于被审计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制止违法行为。
- 封存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 冻结在金融机构的有关存款,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三、依法审计原则的重要性
依法审计是审计监督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计监督权,开展各项审计活动。依法审计原则主要依据以下三类法律:
- 《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规章。
- 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
- 解决审计争议,确定审计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承担相应责任的法律、法规。
依法审计原则要求审计机关必须根据这些法律的规定实施审计监督。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面对处罚,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处罚措施
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的相关内容。若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需上缴的款项,审计机关可通报有关部门,并采取措施。同时,文章还涉及单位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对审计人员滥用职责等问题的处罚措施。
-
内部审计机构的使命
内部审计机构的使命和职责。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单位和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确保合规并保护资产安全。除此之外,还需要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其工作内容包括审查财务计划和预算、经济效益和工
-
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
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包括要求报送资料、审核检查、参加会议、调查取证、临时制止、采取临时措施、提出建议意见以及反映情况等权限。这些权限使得内部审计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确保部门或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管理符合法规要求,提高经济效益。
-
政府行政监督的法律专业术语解析
政府行政监督的法律专业术语解析,包括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内容及其职责。行政监督主要关注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公务员等人员的行政纪律行为。审计监督则是审计机关对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财政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以确保其合法性、合
-
审计实质性测试的主要工作
-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是怎样的
-
重组审计的特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