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时间:2024-07-02 浏览:4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01
如果一些单位在经济关系中出现了不合法的行为,审计部门是可以对单位进行审计的,其法律依据就是《审计法》,而审计法属于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工作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一、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处理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如果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责令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
  2. 对被审计单位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3.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
  4. 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5.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根据《审计监督条例》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审计监督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被审计单位不得有以下行为:

  1. 拒绝、拖延或者谎报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2. 拒绝审计机关检查本单位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
  3. 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4. 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对于被审计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制止违法行为。
  2. 封存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3. 冻结在金融机构的有关存款,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三、依法审计原则的重要性

依法审计是审计监督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计监督权,开展各项审计活动。依法审计原则主要依据以下三类法律:

  1. 《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规章。
  2. 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
  3. 解决审计争议,确定审计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承担相应责任的法律、法规。

依法审计原则要求审计机关必须根据这些法律的规定实施审计监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各种收入的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审计以及固定资产的审计。收入审计方面,讨论了存在的收入管理混乱问题,如未纳入账内核算的房租费和手续费等。固定资产审计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未作账务处理、出租土地使用权合作建房未入账以及自行处置固定资产手续不健全等

  • 不合规发票的内涵及危害

    不合规发票的内涵及其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不合规发票包括违反发票管理办法规定的发票和本身不具合法性的发票。审计报告中常出现被审计单位存在“入账发票不合规”的共性问题。对于不合规发票的处理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审计报告(会计学领域的概念)

    审计报告和工程竣工验收的相关内容。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后提交的书面文件,旨在表达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意见。工程竣工验收则是工程项目完成所有设计和合同要求后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编制验收报告和提交一系列相关文件资料。通过验收备

  • 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

  • 汇总审计差异并确定调整事项
  • 必须设立多个互相牵制的岗位,对整个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的程序和要求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