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在刑事诉讼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涉及证据的收集、举证、质证、采信和排除等问题都是围绕证据展开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8条的规定,任何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据,但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鉴定意见作为一种证据,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作出的判断。然而,鉴定意见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和法庭质证后才能被法院采信。
在实践中,审查鉴定意见时应注意以下五个要点:
审查鉴定人的身份必须能够证明其具备“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资质,并且这一资质可以在网上查询到。例如,鉴定资格证书、技术职称等。
审查鉴定意见的出具必须基于办案的需要,应当有办案机关出具的委托书、聘请书等文件;应当有鉴定机构负责人的批准,并有受理案件鉴定登记表;鉴定意见应当由鉴定人签字,并加盖鉴定机构的鉴定专用章。
审查鉴定意见所依据的规章、行业规范标准等。以笔迹鉴定为例,虽然没有具体的行业标准,但有行业鉴定方法和笔迹学鉴定理论。
审查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指鉴定结果是否科学准确,主要包括鉴定意见的得出与办案委托单位的鉴定要求是否一致,分析论证过程是否科学准确,是否能够得出鉴定意见等。以司法会计鉴定为例,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鉴定意见与鉴定事项(鉴定要求)应保持一致。
目前,实践中普遍存在多头鉴定和重复鉴定的问题。由于鉴定人不出庭,对其科学性无法提出质疑。尤其是在一个案件中存在不同鉴定意见的情况下,无法展开辩论,法官也无法作出决断。鉴定问题本质上是个科学问题,在诉讼过程中,应防止根据鉴定机构的级别对鉴定意见进行取舍。关键是对鉴定人资质、鉴定程序、鉴定内容、分析论证的科学性和关联性等方面进行审查、甄别和判断。
在考虑排除鉴定意见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当个别鉴定人因受贿、徇私舞弊或徇情枉法而故意作出虚假鉴定时,这些鉴定意见必须被排除,不能作为非法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3款的规定,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作证时,鉴定人应当出庭。如果鉴定人经法院通知拒不出庭作证,其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当鉴定意见的主体、程序或内容不具备合法性时,应予以排除。这主要表现为没有鉴定资格的人出具鉴定意见,没有鉴定权限的人出具鉴定意见,违反鉴定程序出具的鉴定意见,以及鉴定意见不客观、不准确等情况。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的规定,控辩双方可以聘请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出庭对鉴定意见发表意见。由于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和问题观点的不同,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鉴定意见。双方的鉴定人可以在法庭上质证对方鉴定人的资格、资历、经验、鉴定方法、鉴定意见的根据和推理过程等。经验丰富的专家能够发现鉴定意见是否科学,从而排除其中不科学或伪科学的内容。通过庭审质证,法官或合议庭对鉴定意见的采信将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从而作出更加令人信服的判决。
审查批捕时间是否计入拘留期限的问题。明确拘留期限的定义为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和执行的刑事拘留期限,包括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应计入拘留期限,且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为
公安机关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对于事故车辆的扣留权。公安机关为了检验或鉴定事故车辆等,需要扣留车辆以确保收集证据。扣留需依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进行,且不得扣留车上货物。扣留的车辆在检验鉴定完成后五天内应返还给当事人,无主车辆或特殊情况下的车辆则依法处
交通事故赔偿的起诉流程。首先需要前往法院申请立案并缴纳费用,等待开庭。在举证期内,原告需提交相关证据,包括责任认定书、车辆损失鉴定报告和费用发票等。原告应明确主张损失和诉讼费用,并可考虑将车主或保险公司列为被告。赔偿方面,先由交强险承担,超出部分由对
私营企业面试中的自我介绍、家庭情况以及业余爱好三个问题的应对技巧。应聘者在自我介绍时需与简历相符,条理清晰;谈及家庭情况时,应强调家庭氛围及成员支持;谈及业余爱好时,应避免庸俗、孤僻的爱好,能展示积极向上的形象。文章给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参考答案,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