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依据和方法

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依据和方法

时间:2024-01-0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94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与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不一致的地方被称为审计差异。对于审计差异的内容一般应通过审计调整分录进行调整。那么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依据和方法有哪些?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审计调整的目的和编制依据

审计调整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能够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依据同样是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者和科目选择

审计调整分录由注册会计师编制,他们将被审计单位提交的财务报表视为未结账状态,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建议调整会计报表。调整的科目通常使用报表的项目名称而不是账户名称。例如,对原材料的调整会通过“存货”这个项目,对坏账准备的调整会通过“应收账款”。

审计调整的对象和编制方法

审计调整的对象是存在错报漏报的会计报表项目,而不是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通常会对报表进行整体分析,确定分录的借贷双方。多计的项目会通过相反方向的冲抵进行调整,而少计的项目会增加。

编制方法的举例

以下是几个编制审计调整分录的例子:

一、“少补”:

例如,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有一笔购原材料欠款200万元未记入。此时的调整分录为:

借:存货——原材料2000000

贷:应付账款2000000

二、“多抵”:

例如,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记录的向某单位收取的应收销货款100万元并不存在。此时的调整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贷:应收账款1000000

三、“多抵少补”:

例如,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将一笔广告费50万元计入了管理费用。此时的调整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500000

贷:管理费用500000

注意事项

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需要从报表整体考虑,全面考虑每项因素和各个项目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此外,审计调整与会计调整有所区别,审计调整分录是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审计差异进行调整,而会计调整是指调整会计账簿的过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