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组织 > 国际上对存货计价的规定

国际上对存货计价的规定

时间:2025-06-11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8443
会计准则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会计准则的有效性和完善程度也就不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为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对存货计价的方法做出了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允许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等其他方法记账。

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的规定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2号的规定,后进先出法已被取消。目前,欧盟、香港、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已经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在朝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方向进行修订。

存货计价方法的一致性

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存货计价方法的规定上趋同。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方法的规定体现了这一点。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

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企业在选择具体的存货计价方法时,通常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真实、客观地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按实际价格计价入账;充分考虑决策风险,以规避风险、缩小损失范围,实现风险收益最大化。

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引起的存货价值差异主要通过销售成本的不同反映出来。

1. 个别计价法

2. 先进先出法

3. 后进先出法

4.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5. 移动加权平均法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时,本期销货成本是在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被广泛采用。然而,采用这两种方法可能使当期计算得出的销售利润大于实际销售利润,从而可能损害前后两个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后进先出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存货实物流和收入流的不一致

后进先出法假定以最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一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然而,一般情况下,存货的实物流转是“先进先出”的,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导致实物流和收入流的不一致。

增加会计工作量

后进先出法在存货核算中较为复杂,尤其是当存货品种繁多、规格复杂且采用永续盘存制度时,会增加会计工作量。

不合理的现金支出和存货积压

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通常由多个价格构成,当本期销售数量大于本期购入数量时,采购成本中包含了前期低价购入的存货,导致现金支出较多。此外,后进先出法还会增加期末存货的价格层次,积累不必要的库存,不利于存货周转。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使用,要求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这对于生产周期较长、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上市公司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先进先出法可以使期末存货的价格接近当时的价格,真实地反映企业期末资产状况。然而,在通货膨胀的市场环境下,先进先出法会增加所得税支出。后进先出法虽然能够减少所得税税负,但同时会导致较低的净利润,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奖励报酬。因此,从内部管理和业绩评价的角度出发,采用先进先出法比采用后进先出法更为合理。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将对企业的利润、期末存货估价、税收负担和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新的会计准则增强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使用价值,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融入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际上对存货计价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的规定,以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存货计价方法上的趋同趋势。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另外,本文指出了后进先出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新会

  • 坏账准备的重要性及来源

    坏账准备的重要性及来源。准确核算应收账款是计算坏账准备的前提,包括关注应收账款范围、核算内容真实性等。企业需要特别警惕秘密准备和计提是否充分的问题。同时,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需遵循会计准则,根据实际情况对金额较大和非重大的应收款项进行划分,并关注

  • 公-允价值的意义与应用

    公-允价值的意义与应用。公-允价值是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重新出现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它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困难。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

  • 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问题

    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问题,讨论了四个关键会计问题以澄清常见误解。包括没有“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金融资产转移的形式和实质、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动以及对基础资产的控制。文章还讨论了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复杂会计问题,探讨了真相与实质的关系。改变情境和视角可能导致实质

  • 股权转让溢价部分的税务处理方式
  • 新准则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
  • 仅延长付款期限是否构成债务重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