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审计记录怎样才能做好

审计记录怎样才能做好

时间:2023-12-09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425
审计记录是一项特定的审计文书,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活云动中所作的原始证据,它是编写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的重要依据。要使记录的资料准确、规范和完备,审计人员必须做好审计记录,所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记录的完善程度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充分体现。审计资料的记录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易懂,不会产生疑义。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熟练运用语法、修辞和逻辑等基础知识,掌握用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技巧。他们需要用精炼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复杂的审计对象,使审计记录条理清晰、简练畅达,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确定审计记录的分类标准

同一审计人员在同一审计事项上可能因为分类思路的不同而产生一些难以进行综合的审计记录。因此,制定统一的审计记录分类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基础建设。在制定审计记录的分类标准时,应注意所列记录与会计对象的分类方法基本协调,必须将会计账户分类与按项目分类有机结合,并坚持以按会计账户分类为基础的方法。

设计审计资料的分类记录

根据审计操作的不同特点,应分门别类地设计各具特色的审计记录。审计记录一般可分为审计调查记录和书面审查记录两大类。审计调查记录可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分为个体调查记录和群体调查记录,这两种记录需要包含类似于会议记录的相关内容,以陈述性表达为主。书面审查记录可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细分为摘录性记录和计算性记录,应围绕审计事项的个性设计多种格式,以促进审计记录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推动审计操作标准化。

严格审计取证记录内容

审计记录作为一种特定的审计文书,像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一样,必须具备其必需的实质性内容。审计取证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被审查内容的事实陈述;二是审计的方法;三是审计取证的对象;四是存在的错弊问题的性质;五是提供审计证据人员的签证意见;六是审计记录人员的签名;七是审计记录复核人员的签名。

开展审计记录交流

审计机构应有计划地开展审计记录专题评议、专项经验交流和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通过经验交流拓展思路,提高审计记录规范化操作水平,进一步完善审计记录。

由上可见,审计记录对于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它贯穿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和撰写审计报告的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审计记录,充分保证审计质量,以降低审计风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面对处罚,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处罚措施

    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的相关内容。若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需上缴的款项,审计机关可通报有关部门,并采取措施。同时,文章还涉及单位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对审计人员滥用职责等问题的处罚措施。

  • 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的措施

    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的措施。首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实质,并巩固学习效果;其次,审计人员需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新条例要求,规范审计行为并强化质量控制;最后,采取多种宣传措施,扩大条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 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 政府行政监督的法律专业术语解析

    政府行政监督的法律专业术语解析,包括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内容及其职责。行政监督主要关注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公务员等人员的行政纪律行为。审计监督则是审计机关对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财政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以确保其合法性、合

  •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同的原因分析
  • 审计实质性测试的主要工作
  • 企业增值的内部审计系统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