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审计的内容
会计报表审计和全部审计这类传统的审计均属于事后审计。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大多数是实施后审计,内部审计也经常进行事后审计。实行事后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审查,查明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是否真实、正确,是否符合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是否如实反映了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有无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起到查错防弊的防护性作用。事后审计的作用也可以是建设性的,即通过对已发生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审查,同时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工作效率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并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建议。
事后审计分类
事后审计一般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或在某一个经济问题发生后的审计。
它可分为:
①定期审计。如按年度或季度进行的对财务成本情况、税利上缴情况的审计。
②不定期审计。如根据需要随时可以进行的对经济合同执行情况、贪污盗窃案件,以及其他为各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审计。
在现代审计中,事后审计在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事后审计的特点
由于事后审计一般是在结账后或经济活动取得成果以后进行的,审计资料齐全,通过审计就能够查明所有已经发生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经过和结果,因而监督作用较明显。事后审计对于研究分析问题,纠正错误弊端,挽回已造成的损失和改进工作,都有重要作用。财务报表审计和全面审计均属事后审计。
实行事后审计的目的
事后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会计资料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与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原理,从而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内部审计机构的使命和职责。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单位和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确保合规并保护资产安全。除此之外,还需要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其工作内容包括审查财务计划和预算、经济效益和工
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包括要求报送资料、审核检查、参加会议、调查取证、临时制止、采取临时措施、提出建议意见以及反映情况等权限。这些权限使得内部审计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确保部门或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管理符合法规要求,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的多个问题。首先指出组织机构界定不清晰,独立性难以保证。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另外,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一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构建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的关键点,包括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
审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汇总审计差异并确定调整事项,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相关事项进行沟通和签字确认,编制各种汇总表和试算平衡表,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及评价审计结果并草拟审计报告等。审计团队还就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和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