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查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可行性研究的审计工作属于事前审计,这种事前控制很重要,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认真开展可行性研究和对可行性研究的审计。可行性研究包括:管理研究、技术研究、营销研究、财务研究和社会经济研究。审计要对这些方面进行审查、考察上述各方面的研究是否正确、适当,是否合理,论证是否充分。目前许多企业新产品纷纷落马,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可行性研究,浪费了国家大量资金。
(2)审查评价单位各项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是否适当。各项控制制度如果健全,那么就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前提条件。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审查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适当和有效。如**钢铁公司的效益主要来自其"成本否决"的内容控制制度,通过"成本否决"这一强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审查评价单位开展经济活动所制定的计划、目标是否适应。审查评价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适宜性、可行性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任务之一。
(4)审查单位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适当,是否有效率,是否符合精简的原则。一个单位如果人员精干,工作效率高,肯定就会有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很低,那么经济效益肯定就差。因此,审查单位的人员和机构设置也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之一。
(5)审查评价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益性。一个企业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签定合同,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供应,劳动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组织生产,市场开发,技术开发等。审查和评价这些业务活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任务。
(6)审查和评价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方面是否节约,是否合理。
(7)审查单位对有关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的遵守情况。经济效益审计也是一种监督活动,而有关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则是最重要的监督依据。经济效益审计要认真审查被审单位的依法情况。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根据我国国情的需要,实施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管理;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利于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巩
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单位内部的定额、计划指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检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提出各项改善措施,评价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内部审计的种类,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营业务
国外虽然没有"经济效益审计"的提法,但实际审计业务中包含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如美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称为效率、效果、经济审计,即"三E审计"①经济效益审计自始至终是以促使提高经济效益为直接目的的审计。②经济效益审计是经济效益实现途径开发利用和实现程度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