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控制风险的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当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缺陷或无法有效运作时,错误和不当行为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从而产生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与固有风险一样,注册会计师无法降低控制风险。然而,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的控制风险计划和估计水平。
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与固有风险的大小无关,而是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相关。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控制风险,而无效的内部控制则会增加控制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完全防止或发现所有错误和不当行为,因此控制风险不可能为零,它必然会对最终的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委托,为有关基金业务活动出具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的,还应当与委托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条文
所以,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从审计的发展过程中看,审计风险又是无法避免。本文就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审计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最后提出从审计人员、被审单位、审计方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可能
可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基本相同的。这些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性质总表现为某些特质或特征。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