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险欺诈案件屡见不鲜,不仅手段和方式逐渐技术化和隐蔽化,而且车贷险等业务的平均赔付率极高,导致保险公司陷入亏损。据估计,目前约有20%的车险赔款属于欺诈。在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之前,信用风险是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保险公司的精算水平不高和过度竞争导致定价水平明显偏低,保险收入很难覆盖风险。目前我国财产险、运输险的费率已经远远低于国际市场费率,费率过低将使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受到极大影响。
由于缺乏严密的核保制度和管理体系,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存在保险资金流失的现象,并且实际履行的责任可能超出保险合同规定的责任。
资产和负债的长期特性使得现金流风险对寿险公司的影响更大。大量保单退保和新增保费增长缓慢将增加潜在现金流风险。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应从财务报表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并以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主线。审计程序首先要求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等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再将识别出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的错报联系起来,考虑风险的重大性和可能性,最后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风险导向型保险审计的起点是了解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监管环境以及相关经营风险。在了解其信用风险、理赔风险等经营风险的基础上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将审计资源集中在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的环节和区域,如保险定价和保险理赔方面,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相关内容。这种审计方式将保险业的经营风险和战略风险联系起来考虑重大错报风险,提高了审计效率,对金融风险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审计人员应详细审查保险公司业务中存在的潜在信用风险,避免保险欺诈造成严重损失,并从内部控制上降低信用风险。同时,与相关部门联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金融保险环境,从外部环境上降低信用风险,以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保人利益。
违规理赔业务直接关系到公司损益,对于国有保险公司来说还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因此应当重点审查。具体可从业务部门的出险通知书入手,审查案件受理办理各环节及时性,有无超《保险法》规定时限。或将账面赔款支出数额与业务日报、赔案核对,查明有无弄虚作假及赔款包干、突击赔付、未出险固定赔付现象。可以根据赔款对象查赔款资金的划拨去向,看有无以赔谋私为保险公司谋福利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规范保险理赔,进一步降低保险业理赔风险。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明确《保险法》规定的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将银行存款和投资收益结合起来,看是否有违规在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的情况,是否有违规进行场外拆借或直接从事信用放款和证券买卖的情况。时刻掌握保险资金运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从根本上降低保险业现金流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将“保监会”的监管机制纳入保险公司防范金融风险体系中,使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有机结合,有力防范保险业的经营风险,进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风险导向型保险审计的效率。
目前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在保险审计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审计部门应结合自身条件和审计能力,在充分了解保险业运营风险的基础上,针对其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领域或环节实施重点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深化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在保险业的应用,切实规范金融保险市场,促进保险业健康、有序发展。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债务重组在市场经济中并不少见,但对于特定被审计单位的特定会计期间而言,毕竟是偶发的经济业务,在审计方法上,宜采用详查法,由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对所发生的该事项作全面审计,从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开展债务重组审计,审计人员应当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从审计的发展过程中看,审计风险又是无法避免。本文就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审计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最后提出从审计人员、被审单位、审计方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可能
近年来,各种保险欺诈案件层出不穷,其手段和方式也在逐渐技术化和隐蔽化。从已发生的保险索赔案来看,故意拖欠、蓄意诈骗者居多数。据北京各非寿险公司的保守估计,目前约有20%的车险赔款属于欺诈。因此在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之前,信用风险是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