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只有被授权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才具有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力,其他主体没有这项权力。对于超越法定权力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撤销和纠正。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地方土地政策进行了整顿,以消除市场分割、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等现象。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和实施旨在从源头上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通过对设定主体资格的严格规范,可以有效防止滥设行政许可,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外,行政许可法还进一步明确了设定行政许可的内容。过去政府管理的事项繁多,行政审批事项繁琐,效率低下,一项审批往往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商机稍纵即逝,申请一个项目可能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行政许可法大大缩小了行政许可的范围,将行政许可的事项缩减至六类,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行政审批设置过多、程序繁琐的状况。因此,该法从设定主体和内容的限制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实施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对于违反该规定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或行政制裁。行政许可法确定了责任行政原则,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个方面。首先,在作为方面,如果行政机关滥用权力给被许可人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过错责任人要追究相应的责任。即使是无过错责任,也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偿。赔偿和补偿的方式不同,因为责任的性质不同。其次,在不作为方面,行政机关在程序方面受到相应的约束。如果申请人符合实体条件,必须给予许可,不得对不同的相对人给予歧视性待遇。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情况,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即为受理。同时,对于许可期限以及许可决定后的颁发和送达期限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能随意改变法定期限,更不能随意拖延。对于符合实体条件而不予办理,或者超过法定期限未予办理的情况,将被视为行政不作为,行政机关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责任行政原则是行政许可法的一个重要特色。该法通过明确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使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真正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不实投诉的法律处罚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主观恶意的不实投诉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的处罚更严厉。对于无主观故意的不实投诉,一般会采取批评教育的措施。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知识。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专门行政机关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职权和与行使职权有关的行为实施的监督。由于监督的主体对行政的监督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等一系列制度实施的,所以成为行政法制监
一般法律或者部门规章都会笼统地规定上级行政机关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对下级机关有监督管理的权力,可纠正下级机关的违规行为等。实践中,有人以上级行政机关甚至国务院部委不履行监督管理之责,属行政不作为为由,提起行政诉讼。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某种作为的法
对行政授权的理解,中外学者并不一致,各种观点皆有所长,但均不排除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指派工作、授予权力、追踪监督、担负责任。基于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定义:行政授权是上级行政主体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授予下级行政主体一定的权力,并监督受权主体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