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如果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有以下行为之一,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有人伪造或毁灭重要证据,以阻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
如果有人使用暴力、威胁或贿赂等手段,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赂、胁迫他人作伪证,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
如果有人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
我国伪证行为增多的原因之一是我国法律规定不健全。
我国刑法对伪证行为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刑法》第305条、第306条、第307条。需要指出的是,第305条规定的伪证罪和第306条规定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仅适用于刑事诉讼,而在民事诉讼中并不适用。
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构成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由民事伪证引起的司法不公和无辜受罚必然会危害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2年10月24日发布的司法解释《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明确指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果行为人在伪造证据时实施了伪造印章的行为,构成犯罪,将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伪造印章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指使他人作伪证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妨害作证罪追究刑事责任。
国企重大信息公开的要求。根据国企的性质和内部机密的特点,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某些重大信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XX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省出资监管企业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公司治理、高管薪酬、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等。同时,要求信息公开必须真实、准确、及时,不得
政府通告的法律效力。政府通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公文,具有法律约束力。通告内容庄重严肃,发文机关多为高级行政机关或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公告通过新闻媒介传播,面向国内外公众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其制定机关受到一定限制,只
监察调查人员在进行调查时所采取的各种强制措施的程序,包括讯问、询问、留置等调查措施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和要求。调查人员需出示证件并出具书面通知,并由至少两人进行,形成书面材料并签名盖章。重要取证工作需全程录音录像。监察调查程序包括立项、制定方案和实施、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停产停业处罚决定的,在处罚决定书中要载明停业停业的期限。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机关强制命令行政违法行为人暂时或永久地停止生产经营和其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