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必须依据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设定。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面是关于行政处罚规范性文件的设定规定: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包括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意味着只有法律才能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这意味着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但不能涉及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
地方性法规是由具有地方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较低的法律效力。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和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这意味着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但不能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和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
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具有较低的法律效力。行政规章有两种设定情况:
地方规章是由具有地方规章制定权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具有较低的法律效力。地方规章有两种设定情况:
除了上述规范性文件,其他所有规范性文件均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如何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投诉交警乱开罚单的问题。文中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指出公民有权对交警的不严格执法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投诉步骤包括收集证据、查找投诉渠道、书面投诉以及跟进投诉进展。通过合法途径投诉,可以维护
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时限及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七条,立案时限通常为7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需遵守相关法规,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证件。处理证据时,可采取抽样取证方法,当事人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
法规、规章在行政处罚设定权上的辅助性和过渡性问题。其设定权受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制约,只能在特定情况下行使。地方规章设定权的行使也必须在无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同时,法规、规章设定权的辅助性和过渡性表明其是不规范的权力,与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相悖。随着法制
行政处罚的时效问题。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若在二年内未被发觉,则不再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起计算,如行为持续,则从结束之日起计算。自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旨在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