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国务院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会市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具有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这些权限包括: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可以在其范围内制定具体规定。这一原则要求规章不得超越法律所作出的规定。
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规章可以设定警告以及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规章应当主要集中在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行政管理秩序的规范,如城市管理、集贸市场和公共场所秩序等方面。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规章允许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受到严格限制。具体设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和地方人大常委会规定。对于部、委规章,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统一规定各部门的罚款限额。对于地方规章,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统一规定地方政府规章设定罚款行政处罚的限额。超过规定限额的地方政府规章应当报请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关于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讨论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规章只能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实施处罚的具体标准,不能设定行政处罚。另一种观点认为,规章也应允许创设某些行政处罚,否则会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对于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范围,也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应受到严格限制,只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具体规定。另一些人认为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之外增加新的行政处罚种类或者扩大行政处罚的限度。
对于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限制,应当限制行政处罚的种类为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不应设定人身罚和行为罚。对于罚款数额的规定,意见不一。一些人认为规定五十元以下对公民、一千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罚款是合适的,而另一些人认为这样的数额过小,建议增大十倍。
在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问题上,应当从严掌握权限,不宜过大。对于需要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情况,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这样会增加制定的时间,但可以更好地保护公民权利。同时,对于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也应当限制,必要时可以设定较轻种类的行政处罚。随着法制的完善,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权力应逐步消亡。
一个案件涉及多个违法行为时的处罚原则。文中介绍了三种合并处罚的方法,包括选择较重的行政处罚、合并处罚所罚金额之和以及再次裁量并限制罚款金额。同时,文章强调了行政处罚应遵循公正、公开原则,实施行政处罚时应纠正违法行为并教育公民守法。此外,公民对行政处罚
违纪党员的行政处罚程序。首先,调查核实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错误事实。其次,审议与谈话,掌握案情并要求违纪党员写出书面检查。接着,党支部会议讨论研究,提出处分意见并通知违纪党员参加支部党员大会。最后,根据处分权限报请审批,由镇纪委下达批复,严重情况移交司
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及部分省市人民政府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这些权限包括规章制定具体规定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以及在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下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进行规范,但范围和种类受到严格限制。对于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讨论存在
行政处罚的定义、种类及其合法性和规范性。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的惩罚。然而,在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中,行政处罚的种类有时会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需要遵守法律确保合法性和规范性。对于超出范围的处罚种类,应当另行下发通